摘要:根據本週最新消息,標誌雪鐵龍集團和能源巨頭企業達爾集團,將合力投資20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57億元),把電池生產線撤出中國市場,並遷回法國當地進行生產。就比如中國市場,有40%以上的外企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對華投資。

從今年3月以來,由於受疫情影響,全球的供應鏈幾乎都發生了改變。其中不少企業因供應鏈中斷而面臨倒閉,但也有不少外企迎來了新的投資市場。就比如中國市場,有40%以上的外企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對華投資。不過,在我國迎來新的投資格局時,卻有不少外企沒能趕上這一新機會。


根據本週最新消息,標誌雪鐵龍集團和能源巨頭企業達爾集團,將合力投資20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57億元),把電池生產線撤出中國市場,並遷回法國當地進行生產。據悉,該集團之所以着急撤回生產線,是因爲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發展的速度。爲何這樣說呢,我們來看看去年的數據。


2019年數據顯示,該集團在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的銷量比上一年大跌55%,僅爲117萬輛。該集團僅僅是在中國市場,就虧損了7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53億元)。在事實上,這家外企並不想撤出中國市場。要知道,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該企業還表示,要在中國市場專門設立一個獨立的業務單元。


但隨着海外來華投資企業的增加,該企業也將接受更大的考驗。通俗來講,同樣的利潤本來是100個人分,自然能獲得很多市場份額,但如果換做10000個人分,就要面對市場的淘汰。要知道,我國不僅是全球最的汽車市場,同時還是消費市場。


截至今年4月份,我國實際使用的外資已超過7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另外,中國市場在5月28日還釋放了一個信息,表示在未來將會陸續放寬多項措施,以便於更多外企前來投資。中國市場的投資或者進出口,都不僅僅只是面對某個市場,而是面向全世界。所以,儘管法國汽車巨頭宣佈撤出,但對中國而言影響並不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