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誰說我結不了婚》講述的是,影視編劇程璐(童瑤 飾)、律師田蕾(陳數 飾)、美容店老闆娘丁詩雅(許芳銥 飾)三位30+未婚職場女性,面對感情生活和職場壓力的困惑與糾結。潘粵明、童瑤、陳數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日劇《我選擇了不結婚》。

文/陳子非

潘粵明、童瑤、陳數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誰說我結不了婚》,翻拍自日劇《我選擇了不結婚》。國產版劇名的意思看似變了,其實沒必要上綱上線,因爲日劇劇名雖說“不結婚”,劇中女主角比誰都“恨嫁”。

《誰說我結不了婚》講述的是,影視編劇程璐(童瑤 飾)、律師田蕾(陳數 飾)、美容店老闆娘丁詩雅(許芳銥 飾)三位30+未婚職場女性,面對感情生活和職場壓力的困惑與糾結。三個女性有各自的感情線,程璐對應的是大學心理學教授魏書(潘粵明 飾)、初戀李蔚皓(王陽 飾)和小奶狗小哈(董又霖 飾);田蕾對應的是前男友+律師同行+競爭對手徐海峯(袁文康 飾);丁詩雅對應的是她愛的人林中信(林佑威 飾)與愛她的人周晨宇(李燊 飾)。

劇集關注的是這幾年來長盛不衰的女性話題:30+單身職場女性的婚戀。年齡大了不結婚是不是“剩女”?不結婚是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個人選擇?

這是一個社會痛點,也具有現實意義。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超過30+未婚女性會被冠以“剩女”的頭銜。輿論中建構的“剩女”是這樣的:嫁不出去;年紀大了,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有心理障礙,各種疾病都找上她們;孤獨寂寞冷……

《誰說我結不了婚》也直觀呈現了社會對適齡未婚女性的偏見,但它通過塑造三個獨立、自主、強大的職場女性形象,粉碎了關於30+未婚女性的刻板印象。她們不是結不了婚,她們是不想結婚。她們更像是西方社會描繪的“中嫩階層”,又稱“3字頭少女”,心智成熟、經濟獨立、事業有成,卻仍然過着少女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戀愛卻不願或不着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

這在陳數飾演的精英女律師田蕾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她氣場強大、能力突出,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排擠女性的律所裏,一點一點爬上更高的位置。她有這樣一句名言:“世界上最輕鬆的關係就是利益第一,感情倒數第一。”這句話當然不適用於所有人,但在一個觀念開化的社會里,我們也應該理解和尊重這一類人,以及這一類觀點的存在。戀不戀愛,結不結婚,就應該是一種個人自由。

《誰說我結不了婚》既有觀念進步的地方,也有令獨立女性感到不適的情節,這在日版中就已存在。在日版中,女主角橘宮美有體面的職業、體面的收入、好看的外貌,卻因爲周邊人對她39歲了仍未婚的質疑而陷入自我懷疑,從雲淡風輕的單身主義者變成一個“恨嫁女”,一度陷入“一女三男”的糾結四角戀中。

到了國產版,童瑤飾演的程璐是一個嶄露頭角的“金牌編劇”,要才華有才華、要容貌有容貌,卻也陷入了日版中女主角一樣的“恨嫁”心態裏,一心想找個人談戀愛、結婚。當前圍繞在程璐身旁,就有四個男性(比日版還多一個),她在其間兜兜轉轉,也不斷自我懷疑。

這與程璐獨立女性的設定不符,也與觀衆期待的不符。一方面,程璐看似“不結婚”,實則上“恨嫁”。甚至潘粵明飾演的大學心理學教授魏書還專門“指導”程璐戀愛,這在現實中也是很難找到對應的情節。另一方面,創作者看似尊重“不結婚”,潛意識裏還是在“催婚”。因此,哪怕是不婚主義田蕾,編劇也要給她安排上一個對她深情的男性,最終打破了田蕾單身的念頭。

囿於種種原因,當前社會上對不婚女性還是有種種偏見。其實,無論是選擇結婚,還是選擇單身,都是個人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誰說我結不了婚》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於,它塑造的女性羣像打破了我們對單身女性的刻板成見,可惜的是,其傳遞的觀念還是太單一保守了。

女性不婚可能就是因爲她純粹不想結婚,不論她是否找到對的人;一個女性選擇不婚,是可以不需要任何前提條件、任何理由的。如果哪天國產都市情感劇能夠拍到這一層,那才真正意味着,它在價值觀上是與時俱進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