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容仍不脫“吟詩唱賦,品茗撫琴,焚香習字”諸般範疇,其實也不僅詩會時候兒,平日裏雅士生活的核心內容也正是如此,直播間裏薛山長所講內容亦差相彷彿,且又多了形體訓練--激活身體的二十一個關節,其實首先是爲鼓琴作準備,亦爲塑造優雅身姿,強身健體。通音律,擅詩詞,雅生活,所以大有可爲。

“久陰暑熱斷,小滿豈覺寒?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

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庚子年辛巳月癸亥(即公元2020年5月20)日。小滿。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夏時第二個節氣。和雨水、穀雨、小雪、大雪等一樣,皆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小滿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所謂“麥秋至”,《月令》中釋曰:“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爲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元吳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秀秀書院二十四節氣之“小滿詩會”如期舉行。內容仍不脫“吟詩唱賦,品茗撫琴,焚香習字”諸般範疇,其實也不僅詩會時候兒,平日裏雅士生活的核心內容也正是如此,直播間裏薛山長所講內容亦差相彷彿,且又多了形體訓練--激活身體的二十一個關節,其實首先是爲鼓琴作準備,亦爲塑造優雅身姿,強身健體;不過詩會的時候兒,有二十四節氣的深厚積澱,哪怕作同樣的事情,也分外地覺得不同:端嚴、雅正、與古人的呼吸共通着似的。

簡而言之其實仍歸在“通音律,擅詩詞,雅生活”幾字。

衡量文人的標準,大約通音律,擅詩詞總少不了的。佛家所謂千里眼、順風耳的一個概念,即是心眼要開。當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各自境界皆開之後,許多事情會自然呈現。

另一番天地呈現出來之後,如何學以致用?對於音律來講是如此。我們講要通音律,擅詩詞,看似容易是做不到的。比如也有書家字寫得是極好的,然而從中看不到音樂的律動,那一種一波三折的美感,爲什麼?他也許感覺得到音律的美感,然而想要融匯於自己的作品中,卻是必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

曲不離口,於琴上耕耘十數年,無疑是通音律的一個必經階段。詩詞也是一樣,每一提《詩經》衆皆知“關關雎鳩”,一提格律詩便曉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耳熟能詳到這種程度,自然是有數量累積的基礎:多讀,多誦。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書院存在的意義,大半也在這裏。每日裏總不過吟詩唱賦,品茗撫琴,焚香習字此類事情,飄飄地不食人間煙火似的。因而每次發了視頻文字作品,總有評論曰:“你們靠什麼生活,喫什麼,喝什麼,就以這個爲營生呀?”……

可不是,這等“營生”,本即是書院的功能所在。

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需要強行訓練,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修習各類技藝的過程中,總不免會有交流,辨論,思維的碰撞,可能是幾個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大彙集,此等機會,於一個人的“修行”來講,可不是有大幫助?歷代文人雅士,立功立言立德份上,所取得的成就皆是非同一般的,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文天祥、于謙……力挽狂瀾,留名青史,如此作爲,焉知不是因爲儒家經世致用正統思想的薰沐?

通音律,擅詩詞,雅生活,所以大有可爲。

如今世間流行短視頻。但凡點贊量高的,拍得好的,實在皆是實實在在下了功夫的。由是無論何時何地,若能實實在在下功夫去做事情,做真實的事情,自然可以靜下心來,去研習傳統文化當中的精微之處,學以致用。諸君以爲如何?

清和入序殊無暑,小滿才過綠豐盈。

酒賤茶饒新而熟,不妨乘興且徘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