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的门诊故事,我管它叫「小龙虾引发的惨案」。

这天下午的门诊,来了一家人,爸爸妈妈带着4个多月的儿子。孩子进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头面部有很多的皮疹,皮肤发红,而且明显很烦躁,脸不停地在爸爸身上蹭来蹭去。

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个孩子,在这之前曾经来就过诊。我翻看了一下他的既往门诊病历,果然,在这个孩子两个多月的时候,诊断过一次可疑食物过敏。

当时的过程我记得很清楚,孩子是母乳喂养,妈妈吃了一次海虾后,孩子就出了一身皮疹。家长马上带他来了我的门诊,我判断为食物过敏。经过用药处理,孩子的皮疹很快就消退了。

当时我反复叮嘱妈妈,三个月之内不要再进食同类食物,即海产品和甲壳类食物,三个月以后,可以尝试,但是也要从少量开始,不能吃得太多,因为过敏的发生,和一次进食量较大有关系。

这一次,孩子是明显的又一次过敏。还没等到我询问原因,妈妈就主动坦白,昨天,她吃了很多小龙虾,今天早晨开始,孩子就出现大量皮疹。

我当即对她说:“我上次跟你说过,再次尝试要在三个月以后,而且一定要从少量开始。”

一脸惭愧的妈妈还没来得及回答我的话,爸爸在旁边接过了话茬:“李主任你知道吗?她昨天一人吃了2份小龙虾,因为第2份半价。”当时,我们全屋的人都无奈地笑了。

婴幼儿食物过敏,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我们一般都是从妈妈的饮食开始排查。

过敏反应有速发和迟发两种,因此一旦发生过敏,我们需要从孩子和母亲的近三天饮食开始排查。生活中常见的,易导致孩子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坚果、甲壳类海鲜等。

如果可以确定某个食物是可疑的过敏源,首先要做到是严格忌口,也就是完全不吃。当孩子的症状完全消失,我们可以再次尝试引入这个食物,引入后,如果孩子又出现了过敏反应,那我们就可以明确它就是过敏源。

但是需要注意,再次引入也是讲究方法的。首先,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物引入,包括进食的时间,进食的量;其次,如果是自行引入食物的话,一定要从极少量开始,观察孩子没有任何的异常反应,再逐渐加量。

几个小时内速发的过敏反应,绝对和一次摄入大量过敏源食物有关。所以在我给孩子治疗后,再次叮嘱这位妈妈:“反复发生过敏反应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打击,不但容易生病,影响健康发育,发生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千万要管住嘴,不要掉以轻心啦!”

-荐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