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衛健委5月31日通報,30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爲境外輸入。截至5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0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89人。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中國記“疫”:“數”說中國戰疫

作者 王祖敏 李京澤

自中國國家衛健委建立疫情通報日發佈制度以來,每日疫情數據成爲外界瞭解中國疫情概況的窗口。這些不斷變化的數字以及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數據,像一塊塊“碎片”,拼接成中國戰疫的完整“版圖”。

疫情概況:數字濃縮的艱難

2020年1月21日,國家衛健委開始每日通報前一天的全國疫情數據。截至1月20日,4個省份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1例,其中湖北省270例。

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封城”76天,900多萬人留守其中。

1月28日,西藏報告1例確診病例,疫情覆蓋全國。1月29日,31個省份全部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31日,中國內地累計確診病例破萬例(11791例),2月3日突破兩萬例(20438例)。

但武漢“封城”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全國蔓延。2月3日,中國內地除湖北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達到890例的高點後,連續16天下降。

武漢從2月2日至18日,連續17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000例。在湖北和武漢保衛戰發起全面總攻和決戰決勝後,武漢局面開始逆轉,從3月13日至4月26日,先後迎來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新增確診病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和在院患者的“0時刻”。

從3月5日和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分別將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情況納入每日疫情通報。截至5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0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389人。

4月22日,中國內地現有確診病例959例,首次降至千例以內,5月14日首次降至百例以內(91例);5月22日,首次實現確診病例0新增;5月28日,首次同日實現確診、疑似和死亡病例三個“0新增”。

國家衛健委5月31日通報,30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爲境外輸入。截至30日24時,現有確診病例63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累計治癒出院78304例、死亡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001例,現有疑似病例4例。

生命至上:數字釋放的溫度

10天、4萬多名建設者、逾6000萬名網友“雲監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疫情之初以“中國速度”建成,隨後改建的方艙醫院相繼投入使用。截至2月29日,武漢市共有定點醫院48家、方艙醫院16家,可用牀位近4萬張,隔離治療點可用牀位逾萬張。三類地點均是“牀等人”,實現了“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據官方數據,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已治癒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其中武漢7位百歲老人治癒。治癒患者中年齡最大的108歲,最小的出生僅30小時,治癒率超過94%,且所有患者均得到免費治療。

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31省份確診和疑似患者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人民幣,下同)。截至4月19日,中國各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相關資金1452億元,其中重要一項就在於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萬衆一心:數字傳遞的感動

除夕之夜(1月24日),第一支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此後,全國346支醫療隊、逾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中國最頂尖的10個院士團隊、全國約1/10的重症醫護力量集中在武漢,約1/4的“救命神器”ECMO匯聚於湖北。截至3月3日,工信部重點監測的企業共爲湖北、武漢提供了大概6.5萬臺(套)醫療設備,實現了武漢以及相關地市標準範圍內的應配盡配。

截至4月23日,全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的捐贈資金約419.94億元,捐贈物資約10.94億件,其中互聯網捐贈超過4200萬人次;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值守着疫情防控第一關,20多萬名社會工作者參與疫情防控服務工作;參與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584萬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達1.97億小時。

14億中國人主動進入自我隔離狀態,難以數計的華人華僑和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以不同方式聲援中國戰疫。

信息暢通:數字詮釋的責任

疫情期間,中國暢通信息渠道,全面及時、深入細緻地介紹疫情防控信息、要求及措施,並回應外界關切。

從1月27日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共舉行114場。截至5月5日第100場發佈會時,共有266位嘉賓在發佈會上回答了媒體提出的1190個問題。

從1月22日起,國新辦共舉辦近50場針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發佈會。2月15日,國新辦在武漢舉行發佈會,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國新辦首次離京召開發佈會。截至3月31日,國新辦在武漢召開了6場新聞發佈會、4場記者見面會。與此同時,各部委、各省市密集發佈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其中,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已召開103場新聞發佈會。

從1月15日至3月8日,中國官方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分別更新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至第七版和第六版,全面指導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

國際合作:數字承載的“大義”

從1月3日起,中方就定期向世衛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及港澳臺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截至5月上旬,通過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公開7版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同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召開120餘場視頻交流會議;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援助。

應相關國家軍隊請求,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於5月12日和13日派空軍飛機分別向12國軍隊提供防疫物資;據商務部統計,3月1日—5月6日中國通過市場化採購方式,已經向1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

截至5月19日,中國已先後向世衛組織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捐款,設立了20億元人民幣抗疫合作專項資金,派出了24支抗疫醫療專家組。中國還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如今,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一組組數字背後,濃縮了一個國家、14億多人的戰疫努力。(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