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李嘉存,人們總會想起他在《宰相劉羅鍋》裏飾演的那個粗胖而狡黠的家丁張成,想起他說“喫嘛嘛香”時的憨態和實在。其實生活中的李嘉存,有很多不爲人知的“另一面”,無論是說相聲、唱京劇、做演員,還是跟場上摔跤、在竈前掌勺、於案前揮毫,他都是“練家子”。總之,李嘉存不僅是“喫嘛嘛香”,而且是“幹嘛嘛成”。

清風 李嘉存

與觀衆熟悉的形象不同,小時候的李嘉存其實一點也不胖,乒乓球、跳繩、雙槓,他都玩兒得帶勁,除此之外,他還嘗試過“重量級”的競技項目——摔跤和舉重,早早奠定了“革命的本錢”。當時天橋出過好幾位摔跤界的大人物,趕上禮拜天,李嘉存就和一羣人跑到天橋開練。摔跤不僅靠巧勁兒,還得靠力氣,李嘉存又喜歡上了舉重。1986年,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準備拍攝一部電視連續劇《甄三》,李嘉存被選爲羣衆演員,在劇中飾演一個摔跤手。雖然是羣衆演員,他卻十分敬業,憑着在天橋摔跤打下的堅實基礎,他認真地摔,而且是真摔,技術完全比得上現在的武術指導。其實在那會兒,說相聲纔是李嘉存的本行,他是個非常敬業的相聲演員,一次練身段,他連練六遍仍不到位,急得把自己的臉都打腫了。受梨園家庭的薰染,他還喜歡唱戲,塗了油彩,一亮嗓子,全場叫好。

可李嘉存的理想與這些無關,他從小就想幹一份能犒勞自己嘴的職業——廚師。十幾歲開始學廚,蒸、炒、煮、烙、跑堂、站竈無不學遍,靠着對飲食文化的獨到見解,他成了名廚,賺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在《慈禧西行》裏飾演國廚,完全是李嘉存的本色出演。“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喫嘛嘛香”,每當這句廣告詞從他口中說出來,味道那叫一個純正。

銀幕上的李嘉存敦厚善良、風趣幽默,不少人就此認爲現實生活中的李嘉存也是這樣。然而見到生活中的李嘉存,會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反差——他很內向,以至於很難將他與銀幕中那個大大咧咧、透着十足老實味道的“鄰家大叔”聯繫在一起。但李嘉存就是這麼一個有“雙重性格”的人,儘管性格內向,演起戲來卻一點兒都不含糊,演什麼像什麼。

我想,這或許與他癡情書畫、愛好讀書有關。

衆所周知,演藝圈裏愛寫寫畫畫的人不少,但像李嘉存一樣都四十多歲了,對繪畫癡迷到自費去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的人還真不多,“既然自己喜歡畫畫,爲什麼不正兒八經地去上學呢?從我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當時我又特別忙,要抽出大塊的時間非常難。我夫人鼓勵我說,你都快五十歲的人了,應該爭取一下。”李嘉存終於鼓足勇氣去報名,拿到了學生證。班裏二十多人,他責無旁貸地當起“大哥”;被老師安排坐在第一排的他,也成爲班裏的一景。“我這麼大歲數,頂着一個光頭坐在那兒,讓人看了想樂。最可笑的是我進校門時保安攔住我說‘李老師您找誰’,我說不找誰,我來上學,結果都沒人信,直到我掏出學生證……”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嘉存就拜康寧爲師學畫;在中央美院進修的那段時間,他又跟隨趙寧安、郭怡孮、郭石夫、張立辰等人進行了系統的藝術理論學習,“要問我怎麼理解繪畫?可能見仁見智吧,我認爲就是寫情、寫意。醉心於國畫,是因爲我覺得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

李嘉存不僅愛畫畫,還愛讀書,許多關於中國畫的圖書,在他的書房裏都能找到。他書房的書架上掛着四個大字“每天必讀”,時刻提醒他要不斷學習,所以無論走到哪兒,他都會帶幾本書,一有空就拿出來看。他還訂了很多報紙、雜誌,每每回到家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閱讀。

李嘉存說自己最喜歡郭沫若的《水牛贊》,這首詩讚揚了牛的堅毅、雄渾、無私、拓大、悠閒、和藹,它“死活爲了人民,毫無怨艾”,是“和平勞動的象徵”,是“獻身精神的大塊”。牛的精神,是李嘉存一輩子要追求的。

曲藝、體育、影視、烹飪、藝術、閱讀,對李嘉存這個“全能”明星來說,這些手藝對他起的作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太重要了”。

說起閱讀,不得不提李嘉存家中的那個“三不齋”。“三不齋”是他的書房名,何爲“三不”?即“不躁、不滿、不油滑”,這不僅是他做人的準則,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