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老一輩眼中,女方買房“掉價”的觀念不同,有47.01%的人認爲女性婚前買房有助於減輕婚姻壓力。雖然在一部分人的價值觀裏,女性衡量戀愛完美與否只有一種方式——對方物質條件。

“女孩也可以不結婚,但起碼要有個窩吧。”

上週末打給家人的電話裏,父母像是做出了極大的讓步一般。言語裏不再敦促女兒趕快找個男朋友穩定下來,而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買房。

聽到這兩個字的同時,撲面而來的是另一層壓力。

仔細想想工作兩年半,存款爲3位數,單身5年多的自己,在這個城市幾乎註定與買房無緣。

父母的想法很好猜。

他們知道在外獨立打拼還不滿三年的女兒,除了養活自己以外幾乎沒什麼積蓄。

話裏話外的意思,其實都是希望小颯能“知難而退”。

畢竟對於一個普通人家來說,兩家人努力一套婚房纔是最穩妥的組合方式。

可也正是這場父母間的“博弈”,竟意外地讓小颯產生了買房的念頭。

因爲買房和結婚對她而言,一樣都是遙不可及的“遠方”。這樣比起來,好像買房實現的概率竟然比起愛情來說還意外的還多了那麼一點。

畢竟金錢的積累總能看得見清楚的數字,而戀愛實在是一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事。

可就算選擇買房,哪怕只是爲了首付……也要拼盡全力纔行。

在堅持了幾個月0社交、0奶茶、0購物的生活後,小颯望着鏡子裏好無生氣的自己第一次捫心自問——

“我在堅持些什麼呢?”

“我一定要在男人和房子裏做選擇嗎?”

“我真的想買房嗎?”

帶着好奇又複雜的情緒,小颯試着加入了豆瓣上各式各樣的買房小組。

卻意外地發現,似乎有不少萌生買房念頭亦或是正在買房的女性都壓着一口氣。

有的人即使買房成功之後,第一反應也不是享受這件事本身。而是像鬆了一口氣,好像終於能向旁人證明自己漂泊、單身種種選擇的“合理性”。

也許壓在「她們」身上的不僅是房貸帶來的經濟壓力本身,還與女性感情生活和周遭環境息息相關。

因爲四面八方好像都傳遞出一個信息——

女性的人生總要有個依託纔好,要麼是男人要麼是房子。

而我們即使不認可,也仍舊在通過行動努力向其證明着自己的“底氣”。

但,我們只能選擇“依附”嗎?

我們必須要在兩者中做選擇嗎?

還記得幾年前的一檔相親節目裏,某位女嘉賓的“出圈言論”——

“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句話幾乎瞬間引爆了全場。

這種明明白白表示要注重物質與依附的戀愛觀,在網絡上曾一度引起熱議。

在這種論調裏,“自我”、“快樂”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換”,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是用青春和感情去交換一段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愛情。

通過自我割閹換來最“值得”的感情,怎麼想都有些讓人唏噓。

不過幾年之後,這樣的言論再也掀不起一點水花。

回憶起來,那檔曾經火熱的相親節目也早已宣告停播。

周圍的朋友包括我自己的戀愛觀,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女孩傾向於選擇坐在自行車上笑,甚至是一個人的自行車也沒關係。

因爲「笑」這樣的情緒纔是重要的。

想起不久前大熱的日劇《凪的新生活》中,那個28歲的大島凪。

在戀愛和工作中都擅長察言觀色,以委屈自己的狀態尋找一份歸屬,甚至把這種歸屬視作自己全部安全感的來源。

從不破壞氣氛,努力想被接納,有所依賴的她,不管在哪都是一個格外“善解人意”的存在。爲了得到認可和接納,她總是不假思索就放棄自己的立場,受了委屈也裝作無所謂。

可當捨棄自我來“交換”別人給予的情感依靠時,這段關係早就已經喪失了本應有意義。

這樣生活,連自己回憶起來都索然無味。

最終,大島凪選擇離開這段靠「妥協」維持的愛情,迴歸了自由灑脫的生活。

這個“大齡”、沒錢、沒男友的女主人公,卻意外獲得很多女孩的共鳴。

閨蜜桃子,就是一個在長輩眼裏有些“拎不清”的女孩。

她交往過的男朋友沒有幾個符合父母有車有房的擇偶要求。

甚至在目前的戀愛關係裏,因爲主動分擔一半家用,也曾被家人數落過“掉價”、“缺根筋”。

可是桃子真的“傻”嗎?當然沒有。

她的戀愛對象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步入職場不久,每天朝九晚五,彼此之間有聊不完的話題。在戀愛中,兩個人自然而然地一起租房一起佈置自己的小家,生活開銷基本都實行AA制。

這樣的戀愛生活將雙方的壓力值都調到了最小,在二倍速的城市裏這段感情好像成了兩個唯一放慢了的時光。

而在一起和分開的選擇也都變得純粹得多。

因爲“喜歡”而在一起,因爲“不合適”而分開,任何物質和條件都不能左右這段關係本身。

“比起房子、車子來說,沒什麼比讓自己舒服更重要了。”

桃子面對父母的埋怨總是很看得開的樣子。

仔細想想,在每段戀愛關係裏她幾乎一次都沒有委屈過自己,也一次都沒有被所謂的價值觀綁架過。

誠然,在父母的角度總歸希望自己的兒女能被對方多照顧多體諒一些。但在如今壓力倍增的社會上每個人都不是輕鬆的活着,愛情裏那一份剛剛好的理解便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沒有人該受委屈,也沒有誰該一直付出。

價值觀的契合纔是彼此之間最深層的紐帶。

女性,不再需要與任何一件“事物”綁定才能擁有價值。戀愛,也不再因爲其他客觀條件而被左右。

記憶裏無論是戀愛還是在工作中,桃子一直都是自在而平靜的樣子。

我想這份平靜,也源自於她在每一個不慌張、不盲從、不妥協的選擇。

雖然在一部分人的價值觀裏,女性衡量戀愛完美與否只有一種方式——對方物質條件。

但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時女性購房者的比例已經達到49.9%與男性購房者的佔比已經十分接近。

截至目前,女性購房者的數量仍在不斷上升中。如同感情裏的旗鼓相當一樣,世俗眼中男女雙方在物質方面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縮小。那個房子帶來的安全感,不再是男方給予的專屬。

與老一輩眼中,女方買房“掉價”的觀念不同,有47.01%的人認爲女性婚前買房有助於減輕婚姻壓力。

因爲比起誰出資房產這件事來說,愛情纔是婚姻的必需品。

男女之間的感情,不再需要涇渭分明的“分工”,而演變成了一種相互理解的平衡。

回憶裏,我們好像從小就一直被別人眼裏的“成功”裹挾着向前走。在十幾歲的年紀裏必須乖巧、懂事;二十幾歲的時候要拼搏、上進;三十幾歲時要成家立業;談戀愛、結婚要注重另一半的家庭條件;好的生活要有房有車無貸款……

彷彿一旦稍有差池,便被自動化爲不成功的行列。有時即使別人不說,自己也會反覆思量。

但生活從來不止一種選擇和方式,觀念也並非一成不變。當女性羣體走向社會時,社會也從未因爲性別的不同而對她們多一份優待。

除了感情和合適,沒有什麼規則是戀愛裏必須遵守的條款。

除了自由和快樂,沒有什麼條件是單身時必須具備的底氣。

那些戀愛的“傳統規則”早該改變了,那些曾經在世俗裏的條條框框也是時候打破了。

曾經隨着年齡增長愈加嚴重的窒息感,終於在觀念的轉變後漸漸有了喘息的空間。

你可以談一場AA制的戀愛,可以選擇“一無所有”的單身,也可以爲自己買一間房子。

因爲只有你,纔是那個最重要的存在。

編輯:七百萬

作者:Smellycatcat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