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我将为您揭开中国古代历史秘闻、世界历史真相,甚至是上古时期的历史档案揭秘,为您揭开最神秘的历史秘闻,还原历史真相。

秦始皇姓赢名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自然秦始皇陵也就是中国第一座帝王皇陵。秦始皇13 岁时被立为秦王,即位后便征集 70 多万民工为自己修筑陵墓。整整修了 37 年。

秦始皇陵坐落在临潼县城东 5 公里处,北临渭河,南依骊山,原高 166 米,是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大的一个。

秦始皇陵结构

目前最新的发掘与研究结果表明:秦始皇陵园由地宫、封土、内外城垣、寝殿与便殿、园寺吏舍、陪葬坑等几个部分共同组成。从空间上看,秦始皇陵园陪葬坑系统由内及外总共由四个空间层次构成:(一)地宫之内的陪葬坑。这部分的陪葬坑由于地宫还未展开发掘,所以其具体的布局与出土材料还不清楚。(二)地宫外圹之外、内城之内的陪葬坑。位于该区域的陪葬坑主要以位于皇陵封土西侧、西南侧的“巾”字型车马坑、K0003 陪葬坑、K0006 陪葬坑为代表。(三)陵园内外城垣之间的陪葬坑。该区域内的陪葬坑以位于陵园西侧内外城垣之间的曲尺形马厩坑、珍禽异兽坑、坐俑坑,以及位于陵园东南侧内外城垣之间的 K9901 百戏俑坑、K9801 石质铠甲甲胄坑为主。(四)外城垣之外的陪葬坑。此区域以位于陵园东部的马厩坑、兵马俑陪葬坑,以及位于陵园东北部的 K0007 青铜水禽坑等作为代表。

除了在秦始皇陵东侧发现陶俑坑,陵园西南隅还有一个占地 1030 平方米的大坟场,位于今姚池头村南,杂乱的尸骨和腐质层厚达 14 厘米左右。估计掩埋的都是病累而死的劳工。陵区内还发掘 17 座杀殉墓,刑徒墓,93座马厩坑。已发现的四个俑坑坐西向东,有俾睨天下的气势,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四号坑是中军,三号坑是统帅三军的指挥部。一号坑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面积为 14220平方米,深 5 米。坑东部为南北向长廊,排列每列有 70个战袍俑共三列的横队,是前锋。其后东西向排列 38 路纵队。作为军阵的主体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外,作为侧翼和后卫。二号坑面积 6000 平方米,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弩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部队。三号坑面积 520 平方米,前端有统帅乘坐的四马战车一乘。从这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共出土 7000 余件,身高 1.8 米的陶俑,100 余乘战车,400 余匹身高 1.5 米长2 米的陶马,以及数十万件兵器。

秦始皇陵为什么挖的这么深?

根据《旧汉仪》记载,当时李斯向秦始皇汇报工作进展 :“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意思是说丞相李斯征发了72万人在骊山修皇陵,挖的已经非常深了,再往下挖就挖不动了,刀凿火烧都行不通,仿佛挖到了地底一样。其实当时李斯是挖到了岩层,全是石头,所以挖不动,但是李斯并没有这么丰富的地质学知识,于是,他向秦始皇汇报,说工程可以结束了。

秦始皇听完李斯的汇报,后下令继续挖 :“其穷行三百丈,乃止。”显然秦始皇对李斯的工程不满意,下令继续向下挖三百丈。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于是李斯由绞尽脑计,想尽办法,终于又挖了三百丈,这才得以验收通过。

《旧汉仪》上这一段指的含糊的文字,是中国浩若烟海的古籍中惟一一处有关兵马俑的记载。但是为什么秦始皇要再拓宽三百丈,《旧汉仪》书里没有详述。直到兵马俑被发掘后,考古学者丈量出俑坑恰恰在陵墓的“三百丈”之内,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秦始皇要再安排三百丈的空间,来排兵布阵,要打造出一支军队来给自己守陵。

当时秦国总人口约 2000 万,壮丁不过 700 万。平均每 10 个壮丁就有 1 个为秦始皇筑陵。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病故入葬。秦二世胡亥下令,宫内凡未生子的宫女,全部殡葬。为防泄密,还将所有在墓内作业的工匠封埋在地宫之中。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打开,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01 鬼神传闻

由于秦始皇陵挖的非常深,古人认为地下有另外一个世界,即通常所说的地域。所以,围绕秦始皇陵的传闻,一直以来就不绝于耳。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02 领先与那个时代的兵器锻造技术

据西安作家朱鸿讲述 :“那时将士都是拿着兵器的。那些金钩和铜戈,那些戟和铍,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之久,竟都没有生锈。那把长长的青铜剑一直压在一堆倒伏的兵马俑之下,它当然是被压弯了,然而搬走这些兵马俑,它却居然能一下反弹过来。恢复其直。”虽然这段描写带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但是足可以想见,当时的兵器制造技术是多么先进,即使对现在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03 先进的排水系统

水对墓室的危害非常严重,古人也十分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始皇陵主要的治水对象当属墓室。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汉书·贾山传》中说道:“(秦始皇)死葬乎郦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

《汉书·刘向传》也说:“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

分析这些记载,墓室的与水发生联系的过程主要如下:第一阶段,墓室建造开挖时穿透过三层泉水;第二阶段,下铜或下锢三泉,有效地阻止了泉水对墓室的渗透。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在墓室东侧、南侧发现有地下阻水墙、墓室西侧发现排水渠,墓室北侧发现有排水渠与阻水墙结侧竖缝式,其中同侧竖缝式应用广泛。有趣的是,陕西境内汉江中上游目前规划设计的旬阳水电站、白河水电站及黄金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均采用同侧竖缝式鱼道。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非同一般。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知道这段历史是否让您有所触动,以史为鉴,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我们下期不见不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我们所想知道的真相,关注我,将为您展现历史真实的一面,一起探究古人的秘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