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來說,電影《醉拳》的出現是那個時代特定觀衆的硬性要求,黃飛鴻形象的出新,也是市場的必要需求,當時成龍的發展正在勢頭上,成龍式的諧趣式武打則更是大衆娛樂的新標準。電影《醉拳》中的黃飛鴻顛覆以往所有黃飛鴻正義宗師的形象,詼諧幽默、頑皮闖禍,成龍扮演的這個黃飛鴻儼然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小混混模樣,很難與之前一身正氣的黃師傅聯想到一起,《醉拳》一經放映,甚至引起了黃飛鴻的傳人劉家良等人的強烈不滿,後來劉家良爲了表示自己的憤怒,還拍攝了一部《林世榮》以常規正派的形象爲黃飛鴻“正名”,這也就造就了香港電影史上出名的兩個黃飛鴻之間的形象之爭。

黃飛鴻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華夏文化的符號,黃飛鴻電影更是一種文化產品,在長期的影視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大俠黃飛鴻給人一種特定的思維影像,而在那麼多的影視作品中,也有例外,本篇武俠影話社就帶大家看一下黃飛鴻電影中的新形象。

在黃飛鴻系列的衆多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作品單從電影的名字來看,就可能與“黃飛鴻”並無太大的關係,但影片演繹的故事卻是實打實的在講黃飛鴻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在1978年上映的電影《醉拳》,這部電影不僅由動作袁和平指導,更是動作演員成龍早期的代表作品。

電影《醉拳》中的黃飛鴻顛覆以往所有黃飛鴻正義宗師的形象,詼諧幽默、頑皮闖禍,成龍扮演的這個黃飛鴻儼然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小混混模樣,很難與之前一身正氣的黃師傅聯想到一起,《醉拳》一經放映,甚至引起了黃飛鴻的傳人劉家良等人的強烈不滿,後來劉家良爲了表示自己的憤怒,還拍攝了一部《林世榮》以常規正派的形象爲黃飛鴻“正名”,這也就造就了香港電影史上出名的兩個黃飛鴻之間的形象之爭。

即便成龍版黃飛鴻的風格更加大膽,與以往黃飛鴻的反差也極大,但《醉拳》這部電影的整體反響還是不錯的,當時票房不錯,可謂大獲成功,這部片子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是功夫片中的經典之作。《醉拳》雖然備受爭議,但觀衆卻接受了成龍版黃飛鴻的這個新形象,大家能欣然接受這個新形象,武俠影話社認爲有這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任何人都並非一生下來就是王者,當然黃飛鴻也不是從小就是武俠宗師,尤其對於武者而言,都有做過學徒的經歷,黃飛鴻也不例外,他也有青少年時代的頑皮與青澀,成龍正是將青少年時期的黃飛鴻演繹的活靈活現。

第二,在此之前的黃飛鴻電影大多取材於成年以後,對於青少年時期的黃飛鴻故事一直都是空白,這個時期的黃飛鴻活潑搞怪是人之天性,成龍的精彩演出讓人能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一個完整的黃飛鴻,並且《醉拳》中的黃飛鴻仍然是正面的形象,最後也打敗了敵手,整體的大旋律與傳統的黃飛鴻電影是一致的。

第三,從電影的質量上來講,袁和平精彩武打設計與成龍出色表演博得了影迷認可,無論《醉拳》講得是不是黃飛鴻的故事,它都會是一部出色的武打片,也會成爲市場認可度極高的經典之作。

第四,電影《醉拳》的整體畫風幽默中不失諧趣,處處體現着生活中的樂,這在當時是有特殊意義的,七十年代的香港居民處於經濟起飛的時代,大多數觀衆轉型喜歡輕鬆表達生活爲主的電影,對於一板一眼說教的故事開始排斥,再者那個時期有李小龍在前,一招一式的打估計沒人能搶得過李小龍的流量。

總結來說,電影《醉拳》的出現是那個時代特定觀衆的硬性要求,黃飛鴻形象的出新,也是市場的必要需求,當時成龍的發展正在勢頭上,成龍式的諧趣式武打則更是大衆娛樂的新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