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人民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引進鄂西北首臺“實時導航種植儀”,併爲23歲的陳女士成功實施“數字化實時導航精準種植牙”手術。術中,胡圖強教授團隊通過“實時導航種植儀”的紅外光學定位技術,實時呈現病人三維的解剖結構,對種植區進行精準定位,將種植體位點偏差控制在0.3毫米以內,精準地從僅4毫米種植窗口穿過,避免了損傷彎曲的牙根,全程監控手術器械的種植位點、角度和深度,減少手術創傷,實現了精準種植。

近日,市人民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引進鄂西北首臺“實時導航種植儀”,併爲23歲的陳女士成功實施“數字化實時導航精準種植牙”手術。這標誌着市人民醫院率先引領全市種植牙技術,從“盲種”進入到實時“導航”新時代。

圖爲手術現場

陳女士有一顆牙先天缺損,她想種植一顆義齒,拍片檢查發現臨牙牙根呈90度轉角,種植牙根跟鄰牙的間隙非常近,按常規種植的話,有90%的可能性會傷及鄰牙的牙根,導致鄰牙出現根尖的損傷,種牙的事便擱置下。

十堰人醫口腔醫學中心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像陳女士這樣的患者。該中心從兩年前開始探索種植牙新技術的運用,於近日正式引進國內先進、鄂西北區域首臺“實時導航種植儀”。該中心副主任醫師龐傑介紹,“實時導航種植牙技術就像汽車導航一樣,設定好目的地,GPS定位就能準確提供出行線路引導。數字化導航技術與種植手術的結合,令術前設計、術中操作更加精準,及時避開重要的神經和血管,可使手術更加微創化、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及恐懼,從而大幅提高種植牙的遠期療效。”

陳女士的手術由十堰人醫副院長、口腔醫學中心首席專家胡圖強博士主刀。術中,胡圖強教授團隊通過“實時導航種植儀”的紅外光學定位技術,實時呈現病人三維的解剖結構,對種植區進行精準定位,將種植體位點偏差控制在0.3毫米以內,精準地從僅4毫米種植窗口穿過,避免了損傷彎曲的牙根,全程監控手術器械的種植位點、角度和深度,減少手術創傷,實現了精準種植。手術非常順利,陳女士缺牙種植的心願終得實現。

據悉,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張志願教授在十堰人醫建立湖北第一個院士工作站以來,與國際接軌的診療理念和技術在該院得到了極大推廣和應用。該院口腔醫學中心先後引進了CBCT、CAD/CAM椅旁即刻修復系統、itero口內掃描儀等一系列口腔數字化高端設備,逐步實現了診斷與設計程序、外科程序、修復工藝程序到口腔種植全流程數字化,讓治療更舒適、更省時,爲推動本地區口腔醫療技術發展、造福廣大口腔疾病患者做出了重要貢獻。(胡恬波 鄭楨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