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2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6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

  建校溯源百週年,獨立辦學一甲子,素有地方高校排頭兵之稱的燕山大學即將迎來百年誕辰。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燕山大學提前收到了一份來自河北省的重禮:

  前不久,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支持燕山大學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專門文件,全力支持燕山大學建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力爭通過3-5年建設,確保燕山大學達到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水平,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官方發文單獨支持一所高校,由此可見其地位之不俗,更可見官方和羣衆的期望與重託。除了河北送來的東風,燕山大學想要進入國家隊,還需過硬的實力。雖然由於種種原因,燕山大學未能進入“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名單,但是燕山大學從來沒有停止追趕。近些年,燕山大學在學科建設、科研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燕山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四方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

  看似低調的燕山大學在拿獎方面可從不手軟。2000年以來,燕山大學連續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承擔“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70項。2013年和2014年,學校連續有2項科研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無論是國家科技獎的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同類高校前列。

  以理工科見長的老牌選手、源從哈工大的燕山大學,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也持續發力。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燕大的機械工程學科被評爲A-,是河北省唯一的A類學科,其A、B檔成績也超過不少211高校。

  燕山大學在工學的強悍實力還體現在人才培養方面。2016年,作爲教育部選定的兩所高校之一,燕山大學的工程專業國家認證接受了《華盛頓協議》國際專家的觀摩考察,支撐我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國際工程教育組織。學校現有11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誌着這些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國際認同,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

  在科研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儲備方面,燕山大學已有百年老校該有的底蘊。學校建有“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製造成形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極端條件下機械結構和材料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學校目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近30人。

  2019年,燕山大學在河北省“雙一流”建設中期考覈評估中,總分位居全省“雙一流”建設高校首位,機械、材料學科位居所有參評學科第1、第2位。可以說,燕山大學能獲河北省的支持,全憑硬實力!

  河北省承諾,在保證現有投入基礎上,給予燕山大學的經費支持再加碼,燕山大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時機。我們有理由期待燕山大學能夠在下一輪“雙一流”評估中帶給我們驚喜,開啓新一輪快速發展。對於青年人才來說,加入這所蓬勃發展的高校正當時。燕山大學已爲海內外青年人才打開引才通道,熱誠歡迎各位有識之士加盟!

  引進人才待遇一覽表

  燕山學者聘用條件

  ■基本條件

  (一)學風正派,治學嚴謹,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團結協作精神好,組織協調能力強。

  (二)瞭解本學科領域發展的最新動態,對本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工作有獨到的見解。

  (三)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專家公認的高水平學術成就。

  (四)身體健康,素質優良,能傾心並勝任教育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

  ■“燕山學者”領軍人才

  ◆A類: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普林獎等國際知名獎項的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海外著名學術機構的外籍院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傑出人才、人文社科領域國內外公認的領軍人才、或具有相當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海內外著名學者、或原則上近十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

  2.在《Nature》《Science》《Cell》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篇。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且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

  ◆B類:年齡一般不超過55週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特聘教授、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負責人、海外高水平大學工作的教授(或相當職務,須有終身職位)、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或原則上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2篇。

  2.獲國家級教學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或國家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2項。

  ■“燕山學者”拔尖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5週歲)

  ◆A類: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選、海外高水平大學工作的副教授(或相當職務,須有終身職位)、或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篇,或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篇。

  2.獲國家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或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2項。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或經過學校認定的同級別國家級項目(不含子課題)負責人。

  4.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10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10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0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

  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24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

  5.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5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5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5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

  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2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

  ◆B類: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德國“洪堡學者”、海外高水平大學工作的助理教授(或相當職務)、或成果條件高於“燕山學者”拔尖人才C類。

  C類: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發表論文(排名前二)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2篇。

  2.獲國家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前二)1項或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第一)1項或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2項。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或經過學校認定的同級別國家級項目或課題(不含子課題)負責人。

  4.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5.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6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6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8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

  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2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

  6.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3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9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

  社會科學學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6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且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

  ■“燕山學者”優秀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0週歲)

  ◆A類: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在《Nature》《Science》《Cell》發表論文(排名前三)1篇;或在《Nature》《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1篇。

  2.獲國家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前三)1項或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

  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或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

  4.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3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3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9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社會科學學科: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6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

  注:達到“燕山學者”優秀人才B類崗位成果條件並獲得省級人才稱號的可申請“燕山學者”優秀人才A類崗位。

  ◆B類: “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香江學者計劃”入選者、或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4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4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2.獲省部級教學、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排名前二)1項。

  3.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2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6篇,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社會科學學科: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4篇,且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

  注:達到“燕山學者”優秀人才C類崗位成果條件並獲得省級人才稱號的可申請“燕山學者”優秀人才B類崗位。

  ◆C類:近五年內取得以下任意一條突出成果:

  1.自然科學學科:在SCI一區期刊發表論文2篇或發表高被引/高熱點論文2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或在TOP期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6篇;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社會科學學科:在《燕山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中的1A期刊或SSCI、A&H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或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論文或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或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4篇;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

  2.理工類單項橫向合同到款160萬元;人文社科類單項橫向合同科研到款80萬元。

  擬引進人員在達到相應類別崗位條件的基礎上,學院還須對其綜合素質及發展潛力進行全面研判,對於優秀人才其主要成果產出年限可適當放寬,根據研判提出聘用建議。

  本辦法中未提及的其他人才,經學院、學校認定後,可比照相應類別人才聘用。

  招聘計劃

  應聘及聯繫方式

  燕山大學人力資源處聯繫人:

  劉漢峯 裴林保 劉暢 梅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