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在劳作休息之余,志愿者们还自发组成“电车宣传小分队”,骑上自家小电车,奔跑在麦田的羊肠小道里,向收割机手发放一封信、给村民宣传秸秆禁烧政策,详细讲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影响。巨陵镇刘庄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崔建国说:“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每年农忙的时候,年轻人回不来,那些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儿的家庭,收麦就是个问题,今年咱们镇里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村里也积极响应,组织村民成立“刘庄村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现在在我们这儿都已经成为常态工作了。

(河南经济报记者郑浩通讯员温倬艺 仝庆)“真是辛苦你们了!来,喝口水吧,要不是你们来,我们老两口这麦子待会儿收呢。”家住巨陵镇刘庄村的村民崔自安看着刚收割完的小麦,向志愿者一再道谢,并给志愿者们递上几瓶矿泉水。“不喝不喝,叔、婶儿,你们快去凉荫儿地休息着吧,我们装完这几袋麦子,还得去看看别的家呢。”

今年57岁的村民崔自安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2亩多耕地,和老伴儿常年都有慢性疾病。由于今年受疫情影响,儿子在外打工,不能回来收割,看着已成熟的小麦心里干着急。镇干部在入村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已把此事记在心里,没等老崔张口,收割机已开到他的麦田地头。在“巨陵镇志愿者帮扶队”的帮助下,收割、运送秸秆,小麦顺利进仓。崔自安和老伴儿每提及此事都乐得合不拢嘴:“感谢我们的干部!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两口不再作难!”

5月27日一大早,由巨陵镇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早早的来到了困难群众家的田地里,他们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帮助困难群众收割小麦。额头上冒着汗珠,脸上、嘴里全是灰尘,但想到解决了群众的难题,志愿者们都干劲十足,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巨陵镇刘庄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崔建国说:“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每年农忙的时候,年轻人回不来,那些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儿的家庭,收麦就是个问题,今年咱们镇里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村里也积极响应,组织村民成立“刘庄村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现在在我们这儿都已经成为常态工作了。”

不仅在刘庄村,眼下在巨陵镇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身着志愿红的志愿者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帮村民们收麦、装袋,个个干劲儿十足。同时,在劳作休息之余,志愿者们还自发组成“电车宣传小分队”,骑上自家小电车,奔跑在麦田的羊肠小道里,向收割机手发放一封信、给村民宣传秸秆禁烧政策,详细讲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影响。村民们纷纷表示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都自觉的响应政府禁烧秸秆的号召。

巨陵镇党员干部李要锋表示,小小的红马甲,带给我们的是牢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而且也时刻践行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红”的承诺,让文明新风吹进最基层。

截至5月30日,巨陵镇已收割小麦2万4千亩,“巨陵镇党员志愿者帮扶队”又投入到帮助村民灌溉浇水中。“巨陵镇志愿者帮扶队”的队员们纷纷表示,只要有一户群众有困难,我们“帮扶队”就不会解散!夕阳西下,耀眼的“志愿红”闪动在金色的麦田里,闪动在村民的心田,暖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