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流傳一句名言:站在大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電動汽車無疑就是當下汽車行業最大的風口,特斯拉、樂視、比亞迪等借風一躍沖天,大紅大紫。說來可笑,晨風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早在2006年,日產就提出了發展純電動汽車,在那個時候,日產是唯一一家推崇電動汽車的汽車製造商。彼時豐田、本田正醉心於混動技術,無心旁顧,而其它汽車巨頭也並不看好電動汽車。

日產聆風電動車於201012月開始在日本與美國同步上市,並於次年被引入加拿大以及多個歐洲市場。一時之間,難逢敵手,12年在美國總計銷售9819輛,13年迅速飆升至22610輛,2014120日,全球累計銷量正式超過10萬輛,成爲名符其實的電動汽車一哥。期間2011年斬獲日本年度車型,日本年度車型,全球年度車型。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經過日本,歐洲,美國市場嚴苛的考驗,截止目前未出現一起和電池相關的事故。

2012年,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方興未艾時,日產LAEF導入中國,14正式上市年定名晨風。然而,這麼一款全球大殺四方的電動汽車,在國內明顯水土不服,銷量持續萎靡不振,風頭漸漸被國內一干自主品牌完全遮掩。15年自主品牌江淮IEV15年全年銷量10420輛,北汽E系列電動全年16488輛,衆泰Z100EV全年銷量15476輛,相比之下全年銷量1127輛,月均100輛左右的啓辰晨風更顯淒涼,在國內市場淪爲陪襯。

昔日霸主虎落平陽,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被忽視的性價比

性價比,一個在國內深入人心的詞。但凡買車,尤其是中低端車,性價比成爲消費者最爲關注的焦點之一。晨風定位爲平價電動車,切入的正是中低端市場,然而售價卻一直高企。

比如北汽EV200,官方指導價20.89萬元, 補貼之後11.69萬元起,其工況續航里程達到200Km。相比之下晨風指導價25.68萬元(領航版6.6Kw),補貼之後16.48萬元,工況續航里程175km。續航里程比EV200少,售價卻高了近5萬。也難怪推出市場後會曲高和寡。

近期卡洛斯·戈恩,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也承認,在歐洲,2015年,雷諾和日產的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超過了15%,但是在中國,我們的銷售確實沒有達到預期。我們發現在中國比較熱銷的電動汽車價格比啓辰低了25%,續航里程還比啓辰高。

環保不是萬能

晨風的營銷定位偏向於高端環保,的確,這樣的話題在空氣污染日益嚴峻,公衆環保意識提升的當下很受追捧,但是輿論永遠不代表行動。現階段,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無外乎插電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從使用性上來說,續航里程有限制,配套設施很麻煩,即便有補貼,價格仍然高於同級別燃油車。刨去衝着上牌免搖號的剛需客戶,還有多少人願意爲廠商兜售的環保理念買單?

新能源車的高端環保定位,私認爲,無異於自掘墳墓。雖然所人都在喊能源危機,石油依賴,但是細分到普通人,沒幾個願意自掏腰包,奉獻環保。當然,筆者不是否認公衆在環保領域的參與和貢獻。但是,真正能起到變革發展的還是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的效果能降低人們追求美好的成本。如果買新能源車能省錢舒心,那麼自然受衆廣泛。靠着鼓吹高端環保,無異於把自己隔絕在羣衆之外,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沒有規模,只有死路一條。

浪潮下的守舊者

日產在推出聆風之後,驚豔一片。不過在隨後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卻逐漸掉隊。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按部就班,缺乏孤注一擲的勇氣。比亞迪爲力推新能源,縮減了很多燃油車的研發,一度銷量銳減,成了衆人笑話。然而比亞迪依然我行我素,上屆上海車展全新能源陣容參展,也是令衆人目瞪口呆,到現在一躍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者,得其所願。

特斯拉一直虧損,去仍然四處進軍。無人駕駛,超級充電站,帶着輪子的移動終端,特斯拉的科技噱頭從未在媒體上消停,高調、自信、創新的理念無形中傳達到消費羣中。努力沒有被辜負,Model 3開放預訂之後,截止52日,訂單數已超過40萬輛,單單Model 3量產後就足以讓特斯拉扭虧爲盈,站上巔峯。

那麼,這麼多年,日產聆風在做什麼?車型一成不變,里程未有提升,推廣乏善可陳。

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剛剛起步,競爭不強,但是也不至於某種車型可以高枕無憂。上有特斯拉摧枯拉朽,下游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野心勃勃,晨風如果還按照既定路線按部就班,邊緣化就成了宿命。


 

據外媒報道,日產新一代聆風Leaf)或將推出包括跨界版在內的多種樣式車型。根據之前獲得的信息,新一代聆風車型最早將於2016年推出。新一代聆風標準版將延續五門掀背的車身樣式,並將擁有400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不過,按照慣例,新車型導入國內,總會滯後,不知道現在的晨風還等的起這根救命稻草嗎?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