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凱撒個人的文學造詣也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其戰爭回憶錄《高盧戰記》、《內戰記》等,被史學家西塞羅評價爲“簡潔明瞭而又不失優美,沒有演說術的堂皇詞句的裝飾”,是後世人學習拉丁文的必讀書。從史學影響和史料價值等諸多方面來說,《內戰記》的地位並不如《高盧戰記》高,但就其寫作的務實性,以及樸素的文風、簡潔的工筆、平鋪直敘的風格、高低錯落的敘事情節,還有極具特色的第三人稱寫法,都是值得探討和揣摩的,尤其是寫作目的明確實用這一特點,更是體現了凱撒史著具有鮮明的實用性這一特點。


他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擅長打仗,軍事能力極強。他一路征戰高盧、日耳曼和不列顛,後來終於順利征服羅馬。他的榮耀光芒萬丈,他就是羅馬神話般的人物——凱撒大帝。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他雖然從未真正意義上稱帝,卻被後人視作“無冕之皇”。2000多年前,凱撒征服了環地中海地區,作爲才幹卓絕的軍事統帥留下英名,他作戰的戰略與戰術被後世西方很多將領(包括拿破崙)效仿。因爲實行保護平民權益、限制權貴改革等制度,他在任的時期成爲羅馬史上最開明的時期,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更是爲後世近1500年空前強盛的羅馬帝國奠定了基石。羅馬帝國對整個歐洲、甚至是西方文明的發展都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凱撒不但被視爲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更被很多史學家視爲西方文明的重要奠基者。
正是因爲凱撒卓越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華,以至於讓人們一直都忽視了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其實,凱撒個人的文學造詣也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其戰爭回憶錄《高盧戰記》、《內戰記》等,被史學家西塞羅評價爲“簡潔明瞭而又不失優美,沒有演說術的堂皇詞句的裝飾”,是後世人學習拉丁文的必讀書。
他既是羅馬共和國裏的大帝,也是前無古人的一代文豪。

凱撒在位期間,積極推動羅馬的各項改革,賦予更多人公民權,修訂曆法,築建了許多公共建設。他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爲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公民權陸續給子羅馬的各個行省,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和鞏固。他頒佈反對行省官員勒索的法令,擴大授予羅馬公民權的範圍,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實行自治市法,增設高級官職。此外他還改訂曆法,推行\"儒略曆\"。
凱撒大帝一生征戰無數,是百年難遇的軍事天才,作爲軍事統帥,他善於並用政治手段與軍事手段,分化瓦解和各個殲滅敵人。公元前52年,凱撒率領羅馬十個軍團不足五萬人被高盧主力軍八萬人追擊。面對敵衆我寡的戰爭局面,凱撒當即指揮羅馬軍團修建先進的防禦工事作戰,對內對外都修了城牆和濠溝,最後以其先進的工事和傑出的軍事策略贏得勝利。在這場戰役中,野蠻雄武的高盧人輸得心服口服,最終歸順成爲羅馬行省。
凱撒曾經親率大軍兩度跨海登陸不列顛,雖然一百年後他的後人才征服這片土地,但羅馬軍團的到來也爲這片土地帶來新的文明。正如英國著名政治家丘吉爾在《英語民族事史》開篇所言:“隨着凱撒的登錄,突然,迷霧驅散了,人類歷史的陽光普照不列顛。”

7歲時,凱撒就被送進當時的貴族子弟學校學習。在學校裏,他不但要學習最基礎的字母、數字和拉丁文,接受軍事教育和體育訓練,還要修習文學、歷史、地理等科目。而他在這些科目上優異的表現,常常令老師讚賞有加。凱撒精通希臘文並且酷愛希臘古典文學,十幾歲時就發表了《赫庫力斯的功勳》和悲劇《俄狄浦斯》。他還曾師從雄辯術老師,學習修辭學和演說術。可以說,凱撒所學知識之淵博、跨度之廣大,當時少有人能及。
凱撒與同時代的西塞羅被後世並稱爲拉丁文學的兩大文豪,他生前曾留下大量著作和文章,但絕大多數都失傳了,唯有兩部傳世著作《高盧戰記》和《內戰記》流傳至今。這兩部作品文風簡樸但韻律優美,在當時的尋常百姓家中普遍受到歡迎。近代自文藝復興以來,它們更是被人們當作學習拉丁文的啓蒙讀本。歐美學童讀拉丁文第一課的範文往往就選自《高盧戰記》,它在歐美拉丁文學啓蒙讀物中的地位就如同我國的《三字經》、《千字文》,它的開卷第一句話“高盧全境分三部分”就像我國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樣家喻戶曉。

①《高盧戰記》
凱撒所寫的《高盧戰記》主要記述了高盧的自然地理、風俗習慣以及他在高盧作戰的經過。《高盧戰記》全書共七卷,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8年至52年,書中將每年的事蹟分成一卷。凱撒死後,他的幕僚奧盧斯·伊爾久斯續寫了第八卷,以補公元前51至52年的空缺。因此《高盧戰記》也成爲記述這些地區情況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它對高盧和日耳曼各地區從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到國家出現萌芽狀態這段時間裏的政治、社會、風俗和宗教等方面的記述,成爲我們研究原始社會和民族學的重要依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就曾經大量引用過它的內容。
書中這一段對日耳曼人中的蘇威皮族的介紹就十分具體,從部族特點、作戰方式,到生活飲食習慣,甚至是族民性格特點,凱撒全都一一詳盡描述,娓娓道來:
蘇威皮族是所有日耳曼人中最大、最驍勇善戰的一族,據說他們有一百個部,每年都從每一個部徵召一千名武裝人員到境外去作戰,其餘留在本土的,即從事生產,以維持自己和那些出征者的生活。同樣,下一年就輪到他們出去參加戰爭,再由上年服役的人回家生產。這樣,無論是種地還是作戰的方略和技術、都不會荒疏掉。他們中間沒有私有的、劃開的土地,也不允許停留在一個地方居住一年以上。他們不大喫糧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類和家畜,特別着重打獵。因而,由於食物的特點、日常的鍛鍊,再加上生活的自由自在 ——從童年時代起,他們就不曾受過責任心和紀律的束縛,無論什麼違反本性的事情都沒勉強做過——使他們既增強了筋力,又發育得魁梧異常。而且他們還讓自己養成一種習慣,即哪怕在最寒冷的地方,除了獸皮之外,什麼東西也不穿,同時又因獸皮的稀少,迫使他們不得不把身體的大部分都裸露在外面。他們就在河裏洗澡。
《高盧戰記》雖然在文筆方面簡單樸素、不飾華麗辭藻,但在敘事方面卻詳實精確。凱撒在場面細節描述的時候,也極具文學美:
維欽及託列克斯披上最好的甲冑,馬也套上華麗的馬衣,馳出營門,來到凱撒軍隊的駐地,繞凱撒一週——凱撒仍然危坐不動——,離鞍下馬,脫去甲冑,靜靜地坐在凱撒腳下,由凱撒命令他的校尉把他帶走,留待凱旋時之用。
這麼一段詳盡的描述,讓塵封的歷史事件霎時變得有血有肉,透過了幾千年的光景,我們彷彿看到了古典騎士的驕傲與高貴。
凱撒將大型戰役的客觀描述與對個別英雄戰士的具體敘述結合起來,既表現了戰鬥的殘酷又表現了羅馬戰士的英勇,讓人讀起來如臨其境。《高盧戰記》將文學與歷史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既有文學的美感,又有歷史的真實。

②《內戰記》
《內戰記》記述了公元前49年至前48年,凱撒擊敗以龐培爲首的貴族共和派政治勢力的事件,是一部赤裸裸的爲自己發動內戰的辯護之作。它成爲派系和個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攻擊對手、爲自己歌功頌德的一種工具。爲了使讀者最大限度地接受他的觀點和思想,凱撒在寫作《內戰記》時採用了比《高盧戰記》更加成熟的寫作方法。這種方法主要表現爲:
第一、在敘事過程中不時加入政敵的言行,並以政敵之口來表述自己的思想。
在書中卷一的第30節,凱撒敘述了龐培在意大利的失敗後,立即加進了一段龐培派首領迎圖在集會上抱怨龐培的話。迪圖說道:\"龐培根本什麼東西都沒準備好,就貿然發動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因爲迪圖是龐培派的核心人物,用他的口吻說出這一席話,很容易使人相信這場戰爭的失敗就是龐培的責任。
又如在卷三的第18節,凱撒插進了龐培在拒絕討論凱撒的和平建議後給部下所作的解釋,他說:\"如果人家認爲我之所以能夠保有自己的性命和自己的公民權是出於凱撒的恩賜,我還要他們做什麼呢?我是從意大利出來的,如果戰爭結束時,人家把我看作是被帶回到意大利去的,就再沒辦法改變人家的這種看法。\"通過這一敘述,就很容易使讀者感到是龐培的面子觀念才使戰爭有了更大規模的發展。
第二、用第三人稱稱呼自己。從題材上說,《內戰記》是一部具有回憶錄性質的作品。按照慣例,這類作品在表述上一般都採用第一人稱,因爲書中的主人公本身就是作者自己。但凱撒卻一反常態,自始至終都以第三者自居,似乎他所敘述的戰爭完全與自己無關。這樣,就很容易使那些不明當時背景的人放鬆警惕,輕易地接受作者爲他們提的觀點。這也正是凱撒在寫作方面的高妙之處。
第三、在語言表達上力求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凱撤在寫作時十分注重文字的運用,對於疑難的句法和古僻的文字,他都一概不用。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複雜的語言結構,甚至連一般的連接詞都很少出現。幾乎所有受過拉丁語初步訓練的人都能把它讀懂,這種\"文不甚深,言不疑難\",簡潔明瞭、雅俗共賞的作品自然會具有很強的宣傳性。
從史學影響和史料價值等諸多方面來說,《內戰記》的地位並不如《高盧戰記》高,但就其寫作的務實性,以及樸素的文風、簡潔的工筆、平鋪直敘的風格、高低錯落的敘事情節,還有極具特色的第三人稱寫法,都是值得探討和揣摩的,尤其是寫作目的明確實用這一特點,更是體現了凱撒史著具有鮮明的實用性這一特點。

羅馬共和國末期到帝國建立時期的歷史,兩千年來一直爲人們所津津樂道。蘇拉、龐培、凱撒、安東尼、屋大維等等這些人物的歷史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們搬上大熒幕。其中,凱撒最爲引人注目,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凱撒”後來甚至成爲羅馬皇帝的稱號,進而影響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和俄國沙皇的稱號。凱撒能夠取得這麼大影響,除了其南征北戰,建立羅馬帝制的文韜武略外,還因爲他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演說家、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他既是古羅馬最偉大的領袖,也是最全面的天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