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初刘璋请刘备来打张鲁,黄权剑诀反对,说这是引狼入室。黄权说:当初刘璋没听我的,丧失蜀地。

在三国“四黄”(黄忠、黄盖、黄祖、黄权)当中,黄权应该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这个人虽然没有进入蜀汉二十八臣的行列,却也不是等闲之辈。我观察了他的命运轨迹之后,忽然觉得他跟徐庶有某些异曲同工或者说是殊途同归之处。譬如说两个人都是尽心辅佐刘备,又都由于不同的原因违心进了曹营。
不同的是,徐庶是备求贤若渴时自愿来帮助刘备白手起家的。火烧新野一仗威震天下,让曹操吓了一跳。这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结局。黄权早年间是刘璋手下,担任主簿,负责起草文件,也协助政府干部制订政策。后来归顺了刘备,属于降臣。当初刘璋请刘备来打张鲁,黄权剑诀反对,说这是引狼入室。刘璋不听,还笑话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黄权泼冷水,说你这算计啊,纯属一厢情愿!你刚才打的是自己的算盘,问题是刘备的算盘珠子比你扒拉得灵通!后来,刘璋不敌刘备,益州终为刘备所得。
黄权一开始不愿意出来辅佐刘备,躲到乡村当教师去了!但是架不住刘备软磨硬泡,就投靠了刘备。可惜,好景不长!三四年后,刘备痛失两名臂膀,而且关羽又丢了荆州丧了性命,盛怒之下,决意兴兵伐吴!黄权极力劝阻,不让他去冒险!因为东吴实力很强,而且以逸待劳,咱们胜算很小。刘备这回没听进去,坚持要打。黄权说,你要打也行,我先去给你探探陆逊的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刘备自信満满:我都没听过这个人,东吴焉能挡得住我!黄权说:当初刘璋没听我的,丧失蜀地。你今天也不听,后果难料啊!刘备有点烦:得了,你去帮我抵御魏国吧!别在我耳边嘚吧嘚了……黄权只得拱手而别!
后来果然兵败夷陵,刘备悔恨道:我悔不听黄权、秦宓之言!想跟他们道歉。可是黄权到了江北,东吴断了他归途,有家难归,只能寄居于魏国。
诸葛亮曾说,如果有法正活着,就能劝住先主,若跟随也不会有夷陵之败。可是法正死了,如果有何用?但黄权或者,非常清醒。刘备若能听进去他的话,知己知彼,没准儿还能取胜。问题是他已经高度烧脑,想不败都没辙。
黄权逃到魏国以后,魏文帝曹丕看他有才华,要给他个官当!曹丕逗他:既然不能降吴,你何不一头撞死啊!黄权说:在下苟全性命,是想有朝一日能够侥幸见到在西蜀的亲人。曹丕说,刘备已把你全家斩尽杀绝了!你倒不如画一张西川地形和军事布防图给我!黄权不干,说这种事宽仁大义的刘备不可能做!结果,跟黄权预料的基本一样!与消极的徐庶不一样,黄权在曹魏期间,还是兢兢业业,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一直在积极有为。当魏、蜀边境线上有了事端,他就去斡旋,暗中仍在帮助着亏待了他的蜀汉!
黄权敢直言,有见地,当着司马懿的面就敢说,诸葛亮阴谋阳谋都有,你只会搞阴谋!别人替他捏了一把汗,你不要命了!可司马懿根本不在乎,还给诸葛亮写信,说黄权这个人总在夸你!我感觉此人不错,要留在身边重用!罗贯中老罗同志曾经嘲讽过黄权: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其实,黄权已经“事三朝”了,还有刘璋一朝呢。不过,黄权在“四黄”当中,确实是个智谋忠义之士,比那“三黄”都要高出一截儿。善于用人的刘玄德偏偏看走了眼,若提拔重用,也许就不会有夷陵之败。老郑观之,黄权之才也不在那位法正法孝直之下啊!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