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小編前面說得都對,遼寧的確體育大省而且還是強省曾經有過在奧運會上以省之力阻擊韓國的現實,不過這幾年遼寧體育呈現下滑態勢,三大球項目女籃解散,女排2006年奪冠之後再無作爲,男排幾乎看不到身影,遼足今年5月24日解散,女足大連這邊也解散,中超只剩大連人獨撐門面,遼籃男籃17/18賽季奪冠之後也呈現下滑態勢,那麼遼寧男籃後繼無人是郭士強責任嗎?筆者認爲這個帽子扣的有點大,遼寧男籃青黃不接郭士強有沒有責任?有,但不是主要責任,我覺得這件事情不能見風就是雨,需要深層次去看待,郭士強只是一名主教練而已,什麼事都是他的責任顯然不客觀,他對於有些事情恐怕也無能爲力。

遼寧男籃後繼無人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遼寧男籃奪冠之後實力下滑按照年齡來看並沒有到達職業生涯暮年,只有韓德君年齡大一些,但韓德君本賽季表現優於上賽季,無論得分還是防守都有不錯發揮,李曉旭30歲,這個年齡也不是下滑的年齡李曉旭最大的問題是2016年體測跟腱斷裂之後狀態一直恢復不到巔峯,賀天舉30歲,同樣應該是職業生涯巔峯期,但賀天舉兩次受傷嚴重影響了他的移動能力致使他的整體能力也是無法恢復巔峯,劉志軒29歲同樣是職業生涯最好的年齡段,劉志軒也是受傷之後的狀態不穩定,郭艾倫27歲,趙繼偉25歲,高詩巖24歲,叢明晨25歲,按照年齡層次看遼寧男籃可以說算是年齡匹配比較合理的,這個時候出現下滑我認爲主要是這幾個方面原因。

1、遼寧基本上都是本土球員爲主體衆多情感因素無法進行人員的調配以上列舉的球員中只有叢明晨是黑龍江的,其他都是遼寧本土球員,這裏面我們需要知道的一種現象整個CBA只有遼寧這種本土化概念比較強,這個時候郭士強肯定要考慮情感因素,我認爲這個無可厚非,這些球員中大多數都是郭士強培養起來的,與情他無法割捨,所以傷病之後的老將他無法做出調整,像李曉旭進攻能力不足但防守能力還在,賀天舉防守能力不足進攻能力還在,劉志軒能夠從1號位打到3號位是他比較信賴的球員,說句心裏話誰做主教練都無法做出決定把這幾名老將打入冷宮,這種情感因素我認爲是主要因素,畢竟他們還沒有到退役年齡。

2、遼寧體制因素無法引進內援這個桎梏一時半會兒根本打不開,對於一名主教練來說他肯定知道遼籃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比如內線、鋒線,但遼寧男籃這種特殊的體制根本無法像新疆、廣東、首鋼那樣大手筆引進內援,因爲引進內援會打破本有的工資體制平衡。一個簡單的例子休賽期遼寧男籃傳出緋聞的孫桐林和宗贊他們要的年薪是700萬,而韓德君是500萬,郭艾倫也大致在500萬,這種情況如何平衡?替補球員的工資比核心的還高,誰的心理能夠平衡?所以引進內援概率非常小,但凡出點名的工資都要比遼籃核心球員高,這是因爲體制因素永遠無法打破的壁壘。

3、年輕球員遞接不力實際上年輕球員的培養是個長期的工程,現上轎現包腳顯然是不現實的,本賽季郭旭和王化東的表現相信很多球迷看在眼裏,這幾年的確郭士強在啓用年輕球員上存在不足,這個筆者也承認,而且有時候也有點氣憤,但氣憤之餘冷靜的想一想恐怕郭士強也存在難處,因爲年輕球員冒尖的並不多,像鋒線能夠超越叢明晨的幾乎沒有,叢明晨還比較年輕如何啓用?

內線劉雁宇早早就定下基調作爲內線的後備力量,但劉雁宇是從高中挖過來的他的整體基本功都不太成熟,無法直接推到一線隊只能在二線隊先磨練,而前期一直將衛猛當作韓德君的替補,衛猛大家也都看到了總是無法發揮出自身的能力,不得不將衛猛放棄,這纔有了內線遞接不力的局面出現,而二線隊除了劉雁宇有身高之外其他的都無法達到五號位的要求,這個時候郭士強的確也沒有辦法,所以說郭士強用人保守年輕球員培養計劃不完善的確有責任但這不是主要責任,主要責任在俱樂部,俱樂部年輕力量遞接不力優秀苗子欠缺這是讓郭士強無計可施的關鍵。

這纔有了楊鳴負責青訓之後的這一波操作,從楊鳴這波操作就能夠看出來遼寧男籃以前的青訓工作是有問題的。遼寧男籃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最近國家隊U17、U18國青男籃沒有一名遼寧男籃俱樂部球員已經體現出上文我說的問題,而楊鳴也是看到了這種不足所以加大了工作力度,不僅穩固了原先青訓的遞接單位也與很多新的培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這纔有了這幾天球迷的熱議,而遼寧男籃這幾年爲什麼出現這些問題?爲什麼青訓做得比較好的俱樂部出現了國家隊沒有一名俱樂部青訓球員呢?1、錢遼寧經濟大家都知道目前是全國落後的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是亙古定律,可以說前幾年遼寧男籃一直受錢所困,無法在青訓上有太大投入,沒有太大投入的結局是人才流失。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基礎青訓單位也需要生存所以誰給的錢多那肯定會把優秀的苗子先送給誰,打個比方遼寧男籃給一萬很可能外省俱樂部給十萬,如果你是青訓基礎單位你把優秀苗子先給誰?道理很簡單沒有錢就玩不轉,遼寧男籃因爲上賽季有新的金主進入所以纔算有了更大的資金支持,所以纔有了400萬美金引進史蒂芬森,這個因素不知道球迷在吐槽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

2、體制因素遼寧男籃現在非純粹的職業化俱樂部,遼寧男籃和新疆、廣東有本質的區別,遼寧男籃是帶有體制因素在裏面的,也就是球員從青訓時候開始簽訂長期合約,這份合約在某種程度上是保障但某種程度上又是壁壘對於年輕球員的成長不利,這是遼寧男籃以這種方式綁定球員的方法,周琦爲什麼非要出去,因爲他知道在遼籃肯定拿不到那麼高的工資,但換句話說球員在遼寧男籃這種體質下相對有保障,不過從發展的角度看遼寧這種體制是不利於年輕球員以後發展的,但筆者認爲這可能也是遼寧男籃俱樂部無奈之舉,如果打破這種體制恐怕以現在的資金能力球員會被挖空,想想一下像韓德君、郭艾倫去到哪個俱樂部不是頂薪包括趙繼偉在內。

3、思路因素思路因素也是與遼寧男籃的經濟環境有關,可以說遼寧這個曾經的重工業基地在轉型過程中真就遇到了衆多問題,這些問題也導致遼寧男籃無法徹底打開思路,說白了我不相信遼寧男籃俱樂部不知道這個問題,有時候明知道但無能爲力,所以有時候我也在想單單的吐槽遼籃思路似乎也有些不妥,畢竟有些事情可以想但做起來的確困難重重。遼寧男籃未來在哪裏?我覺得作爲籃球人才大省遼寧男籃擁有先天優勢,如何發揮出這種優勢那就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保證青訓體統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實際上遼寧男籃出現下滑遞接不力主要原因還是青訓系統的不完善不健康,要想保證健康像楊鳴這樣看到不足能夠彌補不足的人才必須發揮他的特長和能力,當然爲了保證青訓體系的完善和健康我認爲也有必要開拓一下省外市場,讓血液流轉起來,同時帶動隊內的競爭,這是能夠保證造血功能充足的前提和基礎。

姚明本次兩會也提到中國籃球的問題實際上出籃球人才的省份只有6個東北三省,山東、河北、江蘇,這個實際上也是中國籃球面臨的難題,所以遼寧男籃俱樂部也需要將目光放長遠,這是能夠完善自身青訓體系的關鍵。2、郭士強要善於和敢於啓用年輕球員上面提到遼寧男籃擁有衆多的情感因素在裏面但競技體育畢竟是競技體育,NBA之所以能夠不斷的發展能夠有不斷的優秀年輕球員湧現就在於他們的法則是優勝劣汰,當你的狀態和能力無法達到球隊要求時就會被淘汰,看似很殘酷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而這同樣會促進球員的進步,遼寧本土情結濃重不要緊也要有一個優勝劣汰的機制,能者上狀態不好者下這才能夠保證整體競爭力一直存在,郭士強被吐槽當然也有郭士強自身不足,要想讓遼寧男籃永葆青春合理的優勝劣汰機制必須使用,否則肯定還會出現這種狀況。

3、外援選擇要眼光獨到本賽季史蒂芬森的選擇可以說是失敗的,史蒂芬森的短板我想郭士強在考察甚至試訓過程中應該有了解,自己球隊有哪些不足,外援是彌補不足的根本否則外援的作用真就是可有可無,下賽季外援政策調整遼寧男籃外援選擇絕對需要技術含量,這幾年韓德君、郭艾倫、趙繼偉還能夠撐起核心的時候也是最後的衝冠機會,外援的選擇會成爲左右這個機會的關鍵因素。結語:遼寧男籃實際上並沒有達到迅速下滑的地步,至少本有的核心競爭力還在,遼寧男籃之所以本賽季整體戰績不如上賽季我想擁有衆多因素,這些因素我曾經也寫過多次這裏不多贅述,一支球隊的起伏是衆多原因造成的,年輕球員的遞接也是由衆多原因決定的,我們不能因爲吐槽而吐槽,應該客觀實際的去分析,郭士強的確有不足但不能一棒子打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