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胜利后,吴法宪调往东北,1946年与刘震组建第二纵队,刘震是纵队司令,吴法宪是纵队政委,当时在林总手下,二纵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新开岭,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委,秋季、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阵阵不离,后来又从平津地区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成为四野战绩最辉煌的队伍,1949年升为第13兵团副政委,1955年受中将衔。1930年,15岁的吴法宪参加了赣东游击队,他参军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12军赣东独立团,他也就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因为认识字,他当上了连部文书,吴法宪年龄不大,但头脑灵活、办事麻利,受到上级赏识,被选送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团政治处的青年干事,后来升为广昌独立师的政治部青年科长。

前言:

南昌起义揭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虽说这次起义最终失利,仅余三河坝战斗后的八百位壮士,但主席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人数虽少,但历经万难来到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队伍会师后,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后来又创建了中央苏区。


江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时期,这里有数十万儿女奔赴前线,而大部分将生命遗留在战场上,而幸存者中很多成为指战一方的高级将领,建国后这里诞生了很多将军县,位于江西中部的永丰也有九位开国将军,唯一的开国中将就是吴法宪。

优秀的青年干部

1915年,吴法宪生于永丰,他幼年时曾读过几年书,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这对于他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1930年,15岁的吴法宪参加了赣东游击队,他参军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12军赣东独立团,他也就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因为认识字,他当上了连部文书,吴法宪年龄不大,但头脑灵活、办事麻利,受到上级赏识,被选送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团政治处的青年干事,后来升为广昌独立师的政治部青年科长。

1933年,独立师编入红一军团,吴法宪成为红二师六团的青年科长,而六团团长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刘亚楼,这一年吴法宪成为党员,入党后担任红一师的青年干事,青年干事主要就是负责宣传和思想工作,但此时部队的任务就是行军打仗,所以吴法宪除了搞宣传还是战斗员,实战中积攒了不少战斗经验。

长征胜利后,吴法宪担任红二团政委,先后参加了直罗镇、兑九峪、山城堡等战斗,而山城堡战斗是他红军时期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

功勋赫赫

抗战爆发后,吴法宪担任343旅685团政训处副主任,虽说是副主任,实际上是主任,因为当时685团没设政委,政训处主任是实际上的政委,而吴法宪代行主任职责,当年年底,吴法宪升为685团政委。


1938年,吴法宪率领685团来到苏鲁边区,后改称苏鲁支队,支队司令是彭明治。支队政委是吴法宪,两人做搭档很默契,队伍一度发展到上万人,1941年苏鲁支队并入新四军三师,成为三师七旅,彭明治为旅长,而吴法宪为政治部主任,对于职位上的降低,他没有怨言,而是积极工作,不久升为新四军三师政治部主任。

抗战胜利后,吴法宪调往东北,1946年与刘震组建第二纵队,刘震是纵队司令,吴法宪是纵队政委,当时在林总手下,二纵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新开岭,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委,秋季、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阵阵不离,后来又从平津地区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成为四野战绩最辉煌的队伍,1949年升为第13兵团副政委,1955年受中将衔。

晚年生活

战绩辉煌的四野名将,却晚节不保,因走错路1973年被撤销一切职务,1981年被判17年,几个月后保外就医安置在济南生活。


当时为了避免麻烦,组织上要求老将军改名,吴将军理解这样的要求,改名为“吴臣清”。当时组织上将吴老夫妇安置在七里山小区的一座普通的居民楼中,屋子地方不大,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将军对此非常满意。

老将军每月都有生活补助,还定期检查身体,几十年战争生涯的老将军,一直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所以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远离喧嚣,老将军还是非常喜欢的,平日里吴老除了练练字、看看报纸,经常陪同夫人上街买菜,最初他怕人认出来戴着个口罩,但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看见他大家都向他打招呼,“吴大爷”“老吴”的称呼,倍感亲切。

2004年10月17日,吴将军病逝于济南,享年89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