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劇情中,任守忠是一個恪盡職守,謹慎忠誠的人物。他御下嚴厲,但也不失善良,因不忍心趙徽柔受苦,曾多次想幫助她。雖然最後人微言輕,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也贏得了不少觀衆們的好感。在劇中,任守忠周旋於各路勢力之間,遊刃有餘、輕鬆應對,是職場大拿般的存在。其實在真實歷史上,任守忠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任守忠劇照

宋仁宗駕崩後,宋英宗長期臥病,曹皇后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英宗病癒後,與曹皇后因垂簾之事產生了矛盾,互不相容,朝局動盪不安。後來幸虧宰相韓琦和參知政事歐陽修調節,才得以挽回。兩方各自退讓,曹皇后撤簾歸政,而英宗也禮敬曹皇后及其母家,政局得以穩定,一場大禍消弭於無形。

司馬光劇照

正當人們剛剛鬆了一口氣的時候,諫官呂誨、司馬光卻突然上書彈劾任守忠。其中以司馬光的態度尤爲激切,他直指任守忠有十大罪狀,稱其爲“國之大賊,人之巨蠹”,要求英宗將其“斬于都市,以懲奸慝”。

那麼,司馬光爲什麼要彈劾任守忠?任守忠到底做了什麼?所謂的十大罪狀又都是什麼內容呢?下面就來爲大家逐一梳理,都來見識一下司馬老夫子的高論。

◇ 罪狀之一:諂媚主上,不進忠言

意思就是每天在皇帝身邊服侍,卻不能向皇帝進一點忠言,專門以幽默詼諧言語取悅皇帝。這話說得有些牽強,任守忠只是內侍而己,其責任就是服侍皇帝。如果都象司馬老夫子一樣,天天梗着的脖子跟皇帝說話,恐怕他也活不過第一集吧!司馬光這是典型的站着說話不腰疼。

司馬光劇照

罪狀之二:陵忽同列,予奪自恣

意思就是任守忠擔任內侍首領,倍受皇帝信任。而他卻欺凌一起共事的其他宦官,喜歡順從自己的人,而排斥和自己對着幹的人。在這一條上司馬光話雖說得很重,卻無一實指,全都是大帽子。看着很唬人,但仔細推敲,卻全都是空話。

◇ 罪狀之三:竊盜官物,受納貨賂

說是任守忠有受賄的嫌疑了。當然,在這一條上,任守忠很難說是不是清白。到了他那個位置上,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事。但說他竊盜官物,就有些誇大其詞了。

宋朝官員的俸祿本來就優厚,任守忠身歷兩朝,頗得信任,常常得到賞賜,家中富有並不奇怪。加上任守忠又不是什麼低調的人,其家宅院的規模很大可能確是事實。不過,以任守忠的地位,大概還犯不着親自去宮裏偷東西吧!

◇ 罪狀之四:交結朋援,專權據勢

任守忠在宮中御下嚴厲是事實,說他拉幫結派,專權據勢就有些抬舉他了。宋朝宦官是歷朝歷代最老實的羣體之一,他們上受限於皇權,下又被大臣制約,很少有專權的空間。再說,在宋仁宗想提拔一下寵妃張妼晗的伯父,都要被諫官們堵在殿前噴的那個年代,任守忠想要專權,也得有權可專,不是嗎?

司馬光劇照

◇ 罪狀之五:濮王之薨,誣趙宗懿不孝

濮王也就是趙宗實的親生父親趙允讓,司馬光說任守忠在濮王喪禮時,上書誣陷趙允讓的長子趙宗懿不孝,導致他被貶謫,以致感憤而死。這個帽子雖然扣得夠大,卻不是事實。

趙宗懿這個奇葩,自己老爹死了,他都不去送葬。說什麼那天是他的本命日,不宜出行的胡話。照我看,,任守忠可一點都沒冤枉他,趙宗懿因病而死都算是便宜了。這樣的爛人,司馬光硬說他是孝子,還說任守忠誣陷他。睜着眼睛說瞎話的本事,也算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罪狀之六:居中建議,擁立幼君

司馬光說,仁宗本欲立趙宗實爲皇子,但任守忠建議仁宗立個年齡小的孩子,目的是想圖謀自己將來有擁立之功。立皇子這樣的大事,任守忠區區一個內侍,能不能插得上手姑且不論。關鍵是連宋英宗自己都承認任守忠對自己繼位立有功勞,登基後提升他爲宣慶使、安靜軍留後,以爲酬庸。另外,文彥博也在他的《文潞公私記》中記載,韓琦曾爲任守忠求情說:

“陛下登極之時,守忠亦預有勞,願少寬之”

司馬光兩個嘴皮一碰,紅口白牙的就說任守忠想擁立幼君,以黑做白,指鹿爲馬的行爲,令人側目。

小趙宗實劇照

罪狀之七:離間仁宗,使其苛待趙宗實

仁宗對趙宗實的態度,傻子也能看得出來,他根本就不想讓趙宗實繼位。要不是仁宗連生三個兒子都夭折,哪裏輪得到趙宗實。苛待趙宗實的事,本來就是仁宗自己做的,反而任守忠倒是在他職責允許的範圍內,對趙宗實多有照顧。司馬光這一套顛倒黑白的高論,玩得還是頗爲純熟的。

宋仁宗劇照

◇ 罪狀之八:進退異辭,離間兩宮

這一條說的是任守忠挑拔離間英宗趙宗實與曹皇后的關係,造成兩宮關係緊張。英宗與曹皇后關係緊張的原因在於權力爭奪,與任守忠是否挑拔離間沒有必然關係。英宗繼位後,就得了重病,神智不清,滿口胡言,根本不能獨立處理政事。

大臣們們是迫於無奈,才請曹皇后主持政務的。到後來英宗病好了,想收回權力,卻不明說。他是個刻薄之人,心眼又小,私底下做了許多小動作,還說了不少絕情的話,氣得曹皇后哭着向宰相韓琦訴苦。後來幸得韓琦與歐陽修調停,曹皇后大度,主動撤簾歸政,才平息了此事。兩宮矛盾英宗的責任要大一些,任守忠作爲內侍,對兩宮矛盾的激化,就算是有責任,也很有限。

曹皇后劇照

◇ 罪狀之九:向英宗進讒言,讓他不向太后盡孝

這就是欲加之罪了,上一條說過,兩宮矛盾的主要根源在於權力爭奪,曹皇后已經退讓放權了,英宗趙宗實還不罷休,純粹是人品問題,跟任守忠有什麼關係。

◇ 罪狀之十:矯旨打開庫藏,取出數萬兩金珠送給皇后

這一條說的是,任守忠不經皇太后同意,打開倉庫取出金珠數萬兩獻給皇后。這裏的皇后是指《清平樂》中的高滔滔。數萬兩金珠不是個小數目,若無皇后主使,任守忠就是有天大的膽,也不敢慷國家之慨,自取其禍吧!這裏面肯定涉及了內宮中的明爭暗鬥了,司馬光不敢明言,只好硬着頭皮給任守忠栽贓。

◇ 結語

根據以上來看,司馬光所謂的任守忠十大罪狀,大部份都是些沒有什麼事實根據的誣衊之辭。根本目的,是在爲英宗在權力爭奪中做出的不齒之事開脫,想爲其找一塊遮羞布和替罪羊罷了。司馬光其實內心裏可能也知道任守忠是冤枉的。不過,司馬光既然知道任守忠冤枉,還要置他死地,這老夫子的手段,還是忒狠了一點吧!

英宗對此事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故而遲遲沒有做出處分任守忠決定。但司馬光言之不已,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加上時任樞密使的富弼也支持司馬光的意見。宰相韓琦當機立斷,拿來空白敕令一道,自己和歐陽修簽上姓名,召任守忠來到朝堂,對他說:“你的罪很大,本應處死,現在貶你爲蘄州團練使,你馬上就離開吧!”

說罷當着任守忠的面,在空白敕令上填上貶官地點,讓他拿着敕令立即動身,這才讓任守忠免去了一場殺身之禍。韓琦此舉雖然讓任守忠受了些冤枉,卻也算救了他一條命,這也是韓琦無可奈何之下的舉動了。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鑑》《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

歐陽修一席話救活二千人,還原《清平樂》背後的保州兵亂

《清平樂》所有宦官裏,誰的官更大?宋朝宦官的官職等級如何劃分

《清平樂》:意難平,閻文應壞事做絕,竟得以善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