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武夷茶大发展时期:1.海上茶之路代替北方的茶叶之路 经营武夷茶的山西帮解体 广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福州等茶帮兴起2.大量茶种 制茶技术被引导印度 斯里兰卡3.欧美研究所从武夷茶中分离出没食子酸混合物 成为武夷酸(Acid Bohea)4.茶叶的学名 Tea从闽南语的茶转译而来 清代 蒋蘅《晚甘侯传》中详细记载了武夷山地理环境和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宋朝 武夷山 武夷茶变得更加有名 武夷茶开始作为贡茶明间斗茶兴起 范仲淹的七言古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溪边奇茗观天下 武夷现任从古栽” 开头部分 写茶树的生产环境及采制过程道出武夷茶的历史悠久 中间部分 写斗茶场面 斗茶主要斗色 斗香 斗味如今我们在茶叶审评中也离不开这几个方面 结尾 借典故赞美茶胜过酒和药。

武夷山什么时候开始产茶?

武夷茶自有文字记载开始 至今已有1500多年 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朝806-820 根据历史轨迹 “唐 宋 元 明 清” 在 清代以前 武夷山所产之茶均为绿茶明代以前为团饼茶 明代以后为蒸青、晒青散茶 明代后期出现炒青绿茶 这也和我们之前分享绿茶的文章中相对应 直到清代 武夷山才开始生产乌龙茶(岩茶)和红茶现享誉全球的武夷山 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文人/历史 与武夷山相关的描述 逐步展开对武夷茶的探索 本篇文章略长 茶友们请做好准备

唐代以前

武夷山被称为 “碧水丹山” 武夷茶则是 “珍木灵芽”

江淹 南朝政治家 文学家 历任宋、齐、梁三朝 “江郎才尽”这一成语的典故就来自于江淹 说的是江淹晚年的时候写不出诗文佳句 故世人常说江郎才尽 这样稍微解释一下 茶友们影响会比较深一点

《江文通集》是江淹到武夷山旅游时留下的作品 现被认为是有关武夷山茶最早的记载 其中“碧水丹山 珍木灵芽”写的就是关于武夷山的环境和武夷山茶

唐代

出现对武夷茶的拟人化称呼 “晚甘侯”

孙樵 唐晚著名文学家 《送茶与焦邢部书》中写道“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此徒皆请雷而摘 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 月涧云龛之品 慎勿贱用之”其中晚甘侯便是形容武夷茶品质的拟人修辞手法 晚甘侯也称成为武夷茶最早的茶名

徐寅 唐代文学家 七律诗 《尚书惠蜡面茶》 详细的 描写了当时武夷山蒸青绿茶的采摘时间 礼祭 制作 品饮过程

其中大唐皇帝李隆基大封全国名山 其中就有武夷山 这为后期武夷山和武夷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保护了武夷山的生态环境

宋朝

“溪边奇茗观天下”

宋朝 武夷山 武夷茶变得更加有名 武夷茶开始作为贡茶明间斗茶兴起 范仲淹的七言古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溪边奇茗观天下 武夷现任从古栽” 开头部分 写茶树的生产环境及采制过程道出武夷茶的历史悠久 中间部分 写斗茶场面 斗茶主要斗色 斗香 斗味如今我们在茶叶审评中也离不开这几个方面 结尾 借典故赞美茶胜过酒和药

苏轼 《和钱安道惠寄建茶》中“ 骨清肉腻和且正” 描述了当时武夷茶的滋味特点 现如今被引用为岩茶岩韵感受

宋代的朱熹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武夷山 可谓对武夷山了解颇深 一首《九曲棹歌》 对武夷山的九曲溪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现在武夷山景区内的岩石壁上也可看到九曲棹歌的各个部分

元代武夷御茶园

元代虽历史较短 但元世祖忽必氏对武夷茶做的贡献无可否认 御茶园的来源传闻是元世祖喝到大臣送的武夷茶后 非常高兴 备加赏识 并在九曲溪四曲南畔建立皇家御茶园 制作贡茶 据说当时大臣送的武夷茶为石乳

明代

开明皇帝朱元璋 来自民间的皇帝 体恤民情 诏令“ 罢龙团 改制散茶”武夷茶从蒸青团饼茶 逐渐变成晒青 蒸青的散茶制法 到明代后期 为了提高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 出现炒青绿茶炒青绿茶的出现是制茶工业领域的大革命 促进武夷茶的发展 明代中国茶叶的制作历史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也为后期的茶叶种类的发展奠定基础

*宣和年间的团茶样式要求

郑和下西洋 为中国的陶瓷 丝绸 茶叶等传播和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明万历三十五年 武夷茶开始外销欧洲 俄国

18世纪末 茶叶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促进中欧经济交流

清代 乌龙出水 岩茶问世

清代武夷茶的总体发展:1.武夷茶由绿茶发展到乌龙茶—武夷岩茶2.创制了小种红茶:星村桐木关成为红茶的发源地3.创制了龙须茶:五彩线捆扎成束状 又名束茶 是一种介于绿茶和乌龙茶之间的茶

4.茶品 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迅速向外流传 武夷茶名扬中外 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茶叶的发展 最早的岩茶:清代初期 崇安县令 仿照松罗茶(发酵了的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在松罗茶的基础上不断的摸索 改进 终于在康熙后期 形成了乌龙茶(岩茶)比较成熟的制作工艺 并开始产制武夷岩茶

清代武夷茶大发展时期:1.海上茶之路代替北方的茶叶之路 经营武夷茶的山西帮解体 广州 厦门 泉州 漳州 福州等茶帮兴起2.大量茶种 制茶技术被引导印度 斯里兰卡3.欧美研究所从武夷茶中分离出没食子酸混合物 成为武夷酸(Acid Bohea)4.茶叶的学名 Tea从闽南语的茶转译而来 清代 蒋蘅《晚甘侯传》中详细记载了武夷山地理环境和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

梁章钜的散文《归田琐记》:“ 一曰清 则曰香 则曰甘 则曰活”被称为是对武夷岩茶岩韵品质最早的描述 现如今审评岩茶也离不开这四项

爱新觉罗弘历的《冬夜煎茶》中也有形容岩韵的诗句:“就中武夷品最佳 气味清和兼骨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