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孩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家長都不該急着否定,應該聽孩子把話說完,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之後,再做決定。平時在生活中,家長就應該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培養孩子的長遠眼光,教育孩子考慮問題儘量周全,這樣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決定都會比較謹慎。

時光如流水,當初在熒幕上活躍的小童星,都逐漸長大了,各自的人生軌跡也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有的人繼續在演藝圈混的風生水起,有的則另闢蹊徑,走上了另外的人生道路。

曾經的“小花”變身“小仙女”

說起齊如意,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都十分陌生,但提起十多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情感劇《暖春》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沒錯,《暖春》裏賺足了人們眼淚的“小花”飾演者就是齊如意。

當時出演這部劇的齊如意只有11歲,雖然年紀小,但小如意演技卻一直在線,尤其是精湛的哭戲,更是讓多少觀衆跟着潸然淚下。

其實這並不是齊如意出道的作品,早在6歲,小如意就已經參演了由任賢齊和楊紫瓊主演的電影《飛鷹》而出道。

不過,對於小如意的早早出道,當時也引發了很多的質疑,據報道,當時齊如意的父母正因做生意失敗負債累累,因此很多人都覺得小如意出道演戲是爲了“幫助家裏還債”。

憑藉《暖春》大火之後,齊如意的勢頭也算是日中天,正當大家覺得她會因此在娛樂圈大展拳腳之際,小如意卻出人意料的表示要繼續深造學業,選擇了暫退。

之後,齊如意遠赴澳洲留學,對此,她也曾公開表示,“自己的離開不代表放棄了演藝事業,相反,選擇留學正是爲了深造,以便將來可以在娛樂圈更好的發展。”

不少人對小如意的這番舉措感到惋惜,正當紅的時候不選擇繼續前進,而是急流勇退,這個決定似乎不太明智。但更多的人還是表示支持,並且覺得年紀輕輕就能覺悟如此,實屬難得。

如今,距離齊如意飾演的小花已經過去十二年了,十二年間物是人非,甚至劇中曾經的“爺爺”“奶奶”都已相繼離世。而當初的小花已然長成了大姑娘。

學成歸來的齊如意也依然把演員作爲事業,踏踏實實接劇本,勤勤懇懇的演戲,並且經常在社交網站上和粉絲互動。從近照上看,現在齊如意妥妥的由“小花”變成“小仙女”了。

自己正當紅的時候卻能冷靜分析利弊,選擇淡出娛樂圈,這對於成年演員來說都實屬不易,何況是小孩子,但齊如意卻深知系統學習的重要,這樣才能在今後日子裏走得更遠。

而她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女兒的選擇,雖然在留學的這些年裏,齊如意基本沒什麼作品,但在象牙塔中深造卻對將來的演出十分有益。

由此可見,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即便是小孩子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想法和決斷力。

面對孩子的選擇,家長該怎麼做?

1)尊重孩子

這裏說的尊重孩子不是意味着要順着孩子的所有決定,而是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

無論孩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家長都不該急着否定,應該聽孩子把話說完,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之後,再做決定。

2)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

很多家長在聽了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後,都會下意識直接否定孩子,想盡快的糾正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反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家長無論面對孩子多麼荒唐的想法都一定要冷靜,想聽孩子把真實想法說完,即便孩子的想法確實幼稚荒唐。家長也不要直接“一棒子打死”,而是應該循循善誘的引導孩子。

家長該怎麼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孩子作出決定前,二是在孩子作出決定後。

1)孩子作出決定前的引導

平時在生活中,家長就應該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培養孩子的長遠眼光,教育孩子考慮問題儘量周全,這樣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決定都會比較謹慎。

2)孩子作出決定後的引導

孩子如果在某件事上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尤其是一些可能關乎人生走向的決定,這是需要父母幫忙掌握方向的。

但父母也不要絕對的控制,除非原則出了問題,父母需要嚴厲的矯正。其餘的任何決定家長都應該和孩子好好商議,不要一口氣回絕。

有些決定在大人眼裏看起來不靠譜,事實上卻並不一定。

錦鯉媽咪寄語

無論怎樣,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父母不可能永遠跟在身邊,永遠給孩子做決定。

既然如此,父母到倒不如儘早的培養孩子爲人處世的原則,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今日話題

你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