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插圖: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作品簡介:

長篇小說《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所著,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講述了南方塔拉莊園農場主的大女兒——斯佳麗的愛情糾葛和在戰爭中逆風翻盤,最終從一個任性驕傲的大小姐,變成時代浪潮中的女強人的故事。

書中刻畫了諸多經典的人物影響,無論是女主人公斯佳麗。玫蘭妮,還是男主人公白瑞德和艾希禮等,都可圈可點,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他們之間的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啓發。

該小說於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多年過去,依舊是很多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


瑪格麗特的長篇小說《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講述了女主人公斯佳麗在此期間的傳奇故事,全文以她的愛情和成長作爲主線,向我們展示一個普通的南方女性,在亂世中的成長和強大。

斯佳麗生不逢時,在最美好的年紀裏遇上美國南北部爲解放黑奴而對峙的尖銳時期。

南北雙方對立已久,戰爭一觸即發,然而當時的斯佳麗,身處優渥的南方農場主家庭,看似和戰爭毫無關係。

塔拉莊園的一切事務,都交由母親埃倫打理,軍隊田地這些外交瑣事,都有父親傑拉爾德操心和談判,家庭上下也有黑奴爲他們日以繼夜的操勞。

斯佳麗作爲塔拉莊園的大小姐,完全不必操心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當然,她本身對社交以外的事情,也從不過問。

斯佳麗不曾瞭解過南北方的對峙一事,也不想參與任何有關戰爭的問題探討,每當她聽到男人們聲情並茂、手舞足蹈、甚至迫不及待地準備出征作戰的話題時,都責備他們破壞了莊園和諧的氣氛,打擾了她美好的夢。


可以說,戰爭以前的斯佳麗,是養尊處優的天之驕女,與衆不同,有着獨具一格的真實魅力,在任何社交舞會上都是引男人側目的焦點。

斯佳麗以此爲榮,活得更加驕傲、虛榮和快活。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斯佳麗以爲自己找到了真愛,並要表露真心的時候,戰爭的槍聲打響了。這個聲音,不僅打破了斯佳麗對艾希禮的表白,也讓斯佳麗開啓了艱難卻足夠傳奇的人生生涯。


一:戰爭,讓斯佳麗蛻變成全新的自我

斯佳麗在戰爭席捲到亞特蘭大時,深夜逃亡回到了塔拉莊園,誰知回到家中以後,發現等待她的不是母親的懷抱,而是母親去世的消息和一片破敗不堪的廢墟。

斯佳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也是平生第一次捱餓、受苦、忍受貧窮和敵軍的打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斯佳麗沒有間隙去傷心,只有不停地辛勤勞作,才能擺脫貧窮,因此活命。

後來斯佳麗爲了給塔拉莊園交稅,選擇與弗蘭克結婚,原本貧窮的生活終於有了些許起色。斯佳麗還開了自己的鋸木廠,招攬了自己的工人和客戶,生意運營漸漸好了起來。

只是迫於北方軍隊的統治和打壓,斯佳麗再一次像當年在塔拉莊園那樣,辛苦地爲了金錢而賣力工作。

因爲嫁給了弗蘭克,斯佳麗常住亞特蘭大,再回塔拉莊園,是因爲聽到了父親去世的噩耗,那天正巧碰到了莊園的亞歷克,亞歷克告訴斯佳麗,她變了。


在亞歷克看來,斯佳麗的面容完全變了,氣色比之前在塔拉莊園看到的要好,說明她現在能一天喫得飽三餐飯了。

但斯佳麗眼睛裏那種,被追逐的野獸的神情消失了一部分,過去那種恐懼和絕望的眼神,變得嚴峻了,表現出一種發號施令、信心十足和決斷有力的神態。哪怕是微笑的時候,依然如此。

可是,當時斯佳麗臉上那種嫵媚、甜美和溫柔的神情不見了;那種她比全能的上帝知道得更清楚的、抬起眼睛看男人時,討人喜歡的模樣完全找不到了。


戰爭過後的斯佳麗

因爲那時的斯佳麗,心中更多的是對生活的幾近絕望和無限焦慮,哪裏有空隙去討人歡心,只是活下去,就已經要拼盡全力了。

父親離開了,意味着她最愛的兩個人都走了,她再也沒有任何退路了。

北方軍隊的統治還在繼續,根本不知道未來,還會發生多麼可怕的事情。斯佳麗想的早就不是如何獲得男人的傾心了,而是盡最大的力氣,堅強的活下去。

一個人真正變得強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斯佳麗的蛻變就能看出來,真正變得強大,是從沒有退路開始的。當你發現身後沒有人可以依賴的時候,沒有退路可以走的時候,你只能選擇往前,否則一轉身就是萬丈深淵。


二:戰爭,讓斯佳麗意識到對塔拉的依戀

戰爭的到來讓斯佳麗意識到自己最牽掛的地方,還是父親曾說的紅土地——塔拉。

父親傑拉爾德曾告訴斯佳麗:“土地纔是值得你一生去奉獻和珍惜的,它是唯一不會離你而去的。”


曾經的斯佳麗對這些不以爲然,戰爭發生後,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回家,回塔拉的紅土地,那裏是她心中的沃土,是唯一可以庇佑靈魂的地方。

包括後來斯佳麗嫁給弗蘭克,到了亞特蘭大生活,她開了自己的鋸木廠,每次都會把絕大部分的錢寄回塔拉。這裏是她的家,她要盡最大的能力把它修建得越來越好,即便自己再辛苦,她也要爲塔拉奮鬥下去,那是斯佳麗心底的信念。

斯佳麗對塔拉的依戀是根深蒂固的,不論是那裏的每一寸土地,還是每一輛馬車,甚至每棵棉花,都是斯佳麗要用心愛護的。

父親傑拉爾德去世時,家中的黑奴駕着破舊的馬車來接斯佳麗,斯佳麗一眼認出了那是自己曾用過的一輛馬車,如今大家還在用,當時斯佳麗就想:

“都這麼久了這輛大車還沒散架呢,威爾一定維修得很好吧。看到這輛車,又記起了那一夜,想到這裏就有點兒懊喪。哪怕不穿皮鞋,或是佩蒂姑媽的飯桌上端不出飯菜來,也一定要給塔拉莊園置一輛新車,把這輛燒了。”

斯佳麗對塔拉的依戀更是永恆的,不僅是戰爭期間相依爲命的共處,還有前半生的羈絆,塔拉是生養她的地方,也是斯佳麗的根。

每當斯佳麗遺忘初心的時候,都願意回塔拉住兩天,找一找當初的動力,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即便最後心愛的姐妹玫蘭妮離世了,真愛瑞德離開了,斯佳麗孤身一人哭泣時,又想起自己其實不是一無所有,她還有塔拉的紅土地,那裏是自己永遠的依戀,也是汲取力量的源泉。


三:戰爭,讓斯佳麗學會了愛與感恩

自從親身經歷了南北戰爭的洗禮,斯佳麗徹底意識到戰爭的可怕與殘酷,她親歷了這些才越發覺得懼怕,也越發爲自己的孩子揪着一顆心。

斯佳麗想,即便自己挨餓受凍,也不要讓孩子們再過這樣的生活,她從心底裏不想讓孩子們受苦,因爲知道那些苦日子有多麼難熬。

其實,斯佳麗向瑞德親口坦白過,她並不喜歡小孩子。但真正放到這樣的時代裏,她還是真心地爲孩子操勞、愛護,那是自己的骨肉至親。

斯佳麗在那一刻,像極了天下每位母親,無私地護佑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啊。

父親傑拉爾德離世後,聽到鄰居亞歷克不停地說妹妹的不好,斯佳麗心中疑惑,還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她很確定自己並不願意,從一個外人的嘴裏聽到有關自己家裏人的壞消息,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她對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即便斯佳麗與妹妹關係並不融洽,她也一樣維護自己家人的利益。

如果不是戰爭,斯佳麗大概還會像小時候那樣與妹妹們爭寵,誰也不會真的顧及誰,但眼下一起經歷過磨難,斯佳麗知道,她們是這個世界上僅剩的與自己有關聯的人了。


斯佳麗學會愛與感恩,不僅僅體現在對親人的關心上,更體現在對南方人民的心疼上。北方軍隊再次對南方人民施壓殘酷的統治時,斯佳麗目睹過,南方的男人戰前說話細聲細語,頗爲迷人,可是現在都變得無所顧忌、冷酷無情。

男人們彼此隔着燭光相互注視的臉上,有某種非同尋常的東西,這東西既讓她感到鼓舞,又讓她覺得害怕——那是一種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怒火,一種無法阻擋的決心。

斯佳麗第一次覺得跟周圍的人有一種親密感,覺得自己是他們中的一員,跟他們一起憂慮,一起痛苦,一起決斷。

他們真的忍無可忍了,怎麼能不經一番鬥爭,就放棄南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南方太讓人愛戀了,怎麼忍心看到它任憑北方軍隊的蹂躪?

斯佳麗原本並不是一個足夠愛國的子民,如今的戰爭讓她成長,讓她看到了國難當頭,每個子民身上的責任,她有救祖國於危亡中的義務。


戰爭帶給每個人最大的感觸一定是傷害,但有人在傷害中沒落,也有人在傷害中摸爬滾打,迅速成長。斯佳麗屬於後者,她就是那個在亂世裏握緊旗幟的衝鋒者,這樣的英雄領袖,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她的傳奇,也將是一部跨世經典。

是她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開始成長,不是從一個年齡跨入另一個年齡,而是當你經歷了生命中的一些大苦或大悲,而後不再做孩子氣的事情,正式被迫邁入成年人的行列。

是她告訴我們,一個人真正變得強大起來,是發覺自己毫無退路的時候,一旦沒有人可以依賴,就必須成爲自己的支撐。

希望我們不再經歷悲痛,如果無法如願,希望我們在悲痛中得以成長。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斯佳麗,帶給我們最大的觸動是什麼?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