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其一,天下大定。

當劉備手拉着諸葛亮一起蹦蹦跳跳往前走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知道,在未來的時候必然有蜀漢的一番天地。

因爲劉備相信諸葛亮,既然是臥龍,就有能力帶領着自己的手下兄弟們去打一場又一場漂亮的仗,最終擊潰曹操,打敗孫權,一統天下。

在之後陰差陽錯之間,龐統出現了,當龐統依託於孫權,孫權瞧不起;依託於劉備,被劉備瞧不起。最終被張飛發現是個人才,拎到劉備面前時,劉備開心的笑了。

世人都說:擁有臥龍鳳雛兩位先生當中的一位就能夠一統天下,可是蒼天有眼,一下子給我送來了兩位先生,如此看來大漢帝國必然能夠再創輝煌。

劉備開心歸開心,可是仗還是要打的,於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裏面,劉備厲兵秣馬,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仗。

可是依託於劉佩的脾氣秉性,帶着關羽張飛二兄弟的扶持以及臥龍鳳雛兩個人圍繞左右,爲什麼沒能打下天下來呢?

針對於這一點,龐統其實是有過預估的,只不過龐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在即將去世的時候。

換句話來說,龐統在即將去世之前說了一個類似於預言的預言,這個所謂的類似於預言的預言已經表明劉備根本不可能一統天下。

一、龐統最後的輝煌。

龐統臨死之前說下的是哪一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今日吾死,此乃天命也。

我們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的話,就是今天我死了怨不得別人,其實就是天命。

而當龐統把這句話說完時,遠在萬里之遙的諸葛亮聽了之後,竟然沒有過多反駁,只是一味的沉默,順帶着流下了幾滴眼淚。

龐統的入蜀之戰

大家也都知道,最開始的時候龐統依附於劉備,可是並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而劉備一看他這個人臉色就不太好看,長得又醜了吧唧的,就把他送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讓他在那個地方當一個地方長官。

要說龐統也是有脾氣的人,劉備給他安排這個差事之後根本不屑一顧,劉備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喝酒,直到有一天張飛來了。

在張飛面前,龐統顯示出來了自己的能耐本事,然後扭頭就要離開。張飛怎麼可能讓他離開,於是虎勁也就上來了,直接把自己的大哥帶了過來。

自此開始,龐統成爲了劉備的謀士圈子當中的一員,也進入了整個蜀漢的決策圈。

在之後的一次偶然時機之下,劉備需要率領的部隊入蜀,而在入蜀的過程當中,因爲周邊幾兄弟都有了各自的任務,這其中就包括諸葛亮,他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鎮守一片土地,劉備只能帶着龐統前去。

龐統的3點建議

針對於入蜀之後應該怎樣去做,如何去做,如何控制這一片土地,龐統給出了三條建議。

這其中第1條建議和第2條建議都比較陰險,屬於龐統認爲的上策和中策,而這兩條建議劉備都沒有聽從。

按照劉備的想法,我乃仁義之君,我怎麼可以做這麼齷齪的事情,不得已只能選擇了第3條建議。

也正是當劉備選擇第3條建議的時候,龐統卻意外去世了,與其說是意外去世,倒不如說這是一個龐統之前精心計劃好的陰謀。

因爲如果龐統不去世的話,劉備打蜀就師出無名,劉備打蜀師出無名他必然不敢打,如果不敢打,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就通通荒廢了。

這不是龐統的悲哀,是劉備的悲哀。

曾經有人問過我:劉備是一個仁義的君子嗎?我只能說劉備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仁義的君子,後期這種所謂的仁義已經把劉備給捆綁住了。

爲了這個所謂的仁義,劉備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束手束腳,爲了這個所謂的仁義,劉備在作出決策的時候不敢前進。

而這個所謂的仁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毀了龐統,我們縱觀劉備的發展史就不難發現,劉備其實有一次又一次的機遇,這些機遇統統可以幫助劉備去掌握更大的土地。

但是劉備沒有,劉備爲了這個所謂的仁義放棄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可是劉備不知道:爲了得到天下,有的時候就得和曹孟德學一學。

而後期劉備又爲了一己私慾、又爲了泄私憤,直接和東吳幹了起來,這個時候他非但沒有聽趙雲等人的意見,連諸葛亮的意見都沒有聽。

到最後火燒700裏連營,而劉備也只落了一個白帝城託孤的悲慘事實。

那麼針對於這一系列的事情,諸葛亮知道嗎?諸葛亮當然知道,但是諸葛亮不方便說,也沒有辦法說。

因爲在諸葛亮的心目當中,劉備永遠是他的老大,劉備永遠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小夥伴們,你們如何看待龐統臨終之前說的最後那一句話以及這句話和劉備之間的聯繫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