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以及 5 個果實,調查枝梢、葉片和果實上黑星病、葉斑病和潰瘍病的發病情況,記錄調查總果數和各級病果數,計算病情指數。2.1.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10 片葉,共調查1000片樹葉,調查葉片上柑橘脂點黃斑病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

柑橘病蟲害的分類分級調查方法

周 龍管

柑橘爲世界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國際農產品和加工品之一,也是國際貿易第一大水果。我國是柑橘主要原產國之一,自 2012 年以來,我國柑橘種植面積和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柑橘病蟲害種類繁多且頻發,嚴重製約着我國柑橘產業的發展。本文針對柑橘病蟲害種類和病蟲對柑橘危害的症狀,對不同時期病蟲害的調查和危害程度進行分級,以期爲柑橘病蟲害防控制定相關科學評判標準。

1 柑橘主要病蟲害分類和分級表示方法

1.1 柑橘主要病蟲害分類

柑橘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有脂點黃斑病、黑星病、葉斑病、潰瘍病、瘡痂病、炭疽病、葉枯病、煤煙病、疫病、酸腐病、青/綠黴病、蒂腐病、黃龍病、碎葉病、衰退病、流膠病、根腐病和根結線蟲病等,根據病害發生症狀將以上病害劃分爲病斑型(脂點黃斑病、黑星病、葉斑病、潰瘍病、瘡痂病和炭疽病)、病面型(葉枯病、煤煙病、疫病、酸腐病、青/綠黴病和蒂腐病)、整體型(黃龍病、碎葉病和衰退病)、流膠型(流膠病)和根部病(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等 5 類。

柑橘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要蟲害有紅(黃)蜘蛛、癭蟎、鏽壁蝨、薊馬、蚜蟲、介殼蟲、蝸牛、蛞蝓、蝽蟓、吉丁蟲、金龜子、天牛、象甲、小蠹蟲、實蠅、蟬、木蝨、粉蝨、鳳蝶、夜蛾、煙青蟲、小白紋毒蛾、卷葉蛾和潛葉蛾等。根據蟲害特徵及危害症狀將以上蟲害劃分爲蜱蟎目[紅(黃)蜘蛛、癭蟎和鏽壁蝨]、纓翅目(薊馬)、同翅目(黑蚱蟬、木蝨、粉蝨、蠟蟬、介殼蟲和蚜蟲)、柄眼目(蝸牛、蛞蝓)、半翅目(蝽蟓)、鞘翅目(吉丁蟲、金龜子、天牛、象甲和小蠹蟲)、雙翅目(小實蠅、大實蠅)和鱗翅目(鳳蝶、潛葉蛾、夜蛾、煙青蟲、小白紋毒蛾和卷葉蛾)等 8 類。將危害柑橘的病蟲害進行分類,主要是爲了提高對相同危害特徵病蟲害的調查效率。

1.2 柑橘病蟲害分級表示法

柑橘病蟲害調查主要通過數量法和等級法兩種方法進行表示 。其中,數量法主要針對危害性狀可數、調查後均可折算成一定單位面積內的病斑數或蟲數;等級法主要針對數量不易統計的病蟲害,在一定數量範圍劃分成一個等級,粗略估計病斑嚴重程度和蟲害數,以等級表示。

2 柑橘病害調查方法及分級方法

2.1 脂點黃斑病

2.1.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10 片葉,共調查1000片樹葉,調查葉片上柑橘脂點黃斑病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該調查方法適用柑橘葉片部位病斑的調查,調查株數和葉片數根據果園規格進行調整 。

2.1.2 葉片病斑分級方法 0級:葉片無病斑;1級:葉片上有 1~2 個病斑;3 級:葉片上有 3~5 個病斑;5 級:葉片上有 6~8 個病斑;7 級:葉片上有 9 個以上病斑,病斑面積佔總葉面積的 50%以下;9 級:病斑面積佔總葉面積的 50%以上。

2.2 黑星病、葉斑病

2.2.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以及 5 個果實,調查葉片和果實上黑星病和葉斑病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該調查方法適用柑橘葉片和果實等部位病斑的調查,調查株數和枝梢數根據果園規格進行調整 [3] 。

2.2.2 葉(果)病斑分級方法 0級:全株無病;1級:每個葉片(果)上的病斑很少,即小病斑(直徑≤2mm)不超過3個,無大病斑(直徑≥2mm);3級:每個葉片(果)上有少量病斑,即小病斑 10 個以內,大病斑 1個;5 級:1/3 以下葉片(果)上有中量病斑,即小病斑10~20 個,大病斑 2~4 個;7 級:1/3~2/3 葉片(果)上有病斑,即小病斑20個以上,大病斑4個以上,個別葉片乾枯;9 級:2/3 以上葉片(果)上有病斑,部分葉片乾枯。

2.3 潰瘍病

2.3.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以及 5 個果實,調查枝梢、葉片和果實上黑星病、葉斑病和潰瘍病的發病情況,記錄調查總果數和各級病果數,計算病情指數。該調查方法適用柑橘葉片、莖幹和果實等部位病斑的調查,調查株數和葉片數根據果園規格進行調整 [4] 。

2.3.2 葉(果)病斑分級方法 0 級:每個葉片(果)上均無病斑;1 級:每個葉片(果)上有 1~5 個病斑;3 級:每個葉片(果)上有 6~10 個病斑;5 級:每個葉片(果)上有 11~15 個病斑;7 級:每個葉片(果)上有16~20 個病斑;9 級:每個葉片(果)上有 20 個以上的病斑。

2.4 瘡痂病

2.4.1 調查方法 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以及 5 個果實,調查葉片和果實上瘡痂病的發病情況,記錄調查總果數、各級病果數,計算病情指數。該調查方法適用柑橘葉片和果實部位病斑的調查,調查株數和葉片數根據果園規格進行調整。

2.4.2 葉片、果實病斑分級方法 葉片病斑分級方法:0 級:每個葉片上均無病斑;1 級:每個葉片上有1~5 個病斑;3 級:每個葉片上有 6~10 個病斑;5 級:每個葉片上有 11~15 個病斑;7 級:每個葉片上有16~20個病斑;9級:每個葉片上有20個以上的病斑。果實病斑分級方法:0 級:果實上無病斑;1 級:果實上病斑相連面積佔整個果面實積的 5%;3 級:果實上病斑相連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6%~10%;5 級:果實上病斑相連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11%~25%;7 級:果實上病斑相連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26%~50%;9 級:果實上病斑相連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51%以上 [5] 。

2.5 炭疽病

2.5.1 調查方法 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 5 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以及 5 個果實,調查葉片和果實上炭疽病的發病情況、記錄調查總果數、各級病果數,計算病情指數。該調查方法適用柑橘葉片和果實部位病斑的調查。

2.5.2 葉、果病斑分級方法 葉片病斑分級方法:0級:葉片上無病斑;1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5%以下;3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6%~15%;5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16%~25%;7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26%~50%;9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51%以上。

果實病斑分級方法:0 級:幼果表面無病斑;1級:每個幼果上的褐色斑點少於 5 個;3 級:每個幼果上有褐色斑點 6~15 個;5 級:每個幼果上有褐色斑點 16~25 個;7 級:每個幼果上有褐色斑點 26 個以上,且斑點相連;9 級:整個果面佈滿斑點,並有紅色點狀物出現 [6-7] 。

2.6 葉枯病和煤煙病

2.6.1 調查方法 以柑橘葉片表面病斑面積爲單位分級調查。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 5 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4個方位各調查2 個枝梢的全部葉片,調查葉片上葉枯病和煤煙病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

2.6.2 葉片病害分級方法 0 級:葉片上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5%以下;3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6%~15%;5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16%~25%;7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的 26%~50%;9 級:病斑面積達到葉片面積的 51%以上 [6] 。

2.7 疫病、酸腐病、 (青)綠黴病和蒂腐病

2.7.1 調查方法 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5株,在每株果樹的東、西、南、北 4 個方位各調查 10 個以上果實,調查柑橘果實的發病情況,記錄總果數和各級病果數。果實採收後貯運期病果調查:果實採收時每個點選取無病斑果 100 個,裝於 0.2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置於常溫(20~30℃)中貯藏3d,調查果實的發病情況,記錄總果數和各級病果數。

2.7.2 果實病害分級方法 0級:果實表面無病斑;1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10%以下;3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11%~25%;5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26%~50%;7 級:病斑面積佔整個果實面積的 51%以上 [8-9] 。

2.8 黃龍病、碎葉病、衰退病

2.8.1 調查方法 以株爲單位分級調查,根據果園形狀,在每個果園(500~1 000 株)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20 株,統計發病株數,計算病株率。該調查方法適用於柑橘葉片和果實部位發病情況的調查,調查株數根據果園規格進行調整,面積小的可加大監測點數的取樣數或進行全園統計。

2.8.2 植株病害分級方法 0 級:植株無發病症狀;1級:病株率小於0.1%;3級:病株率在0.1%~1%;5級:病株率在1%~5%;7級:病株率在5%~10%;7級:病株率在 10%以上 [10] 。

2.9 流膠病

2.9.1 調查方法 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 10 株,調查病株數和單株流膠孔數,計算病情指數。該方法適用於柑橘枝幹和果實等部位發病情況的調查,以株爲單位分級調查。

2.9.2 植株病害分級方法 0 級:植株無病斑(孔);1 級:每株有流膠孔數 1~2 個;3 級:每株有流膠孔數 3~5 個;5 級:每株有流膠孔數 6~7 個;7 級:每株有流膠孔數 8~10 個;9 級:每株有流膠孔數 10個以上 [11] 。

2.10 根腐病和根結線蟲病

2.10.1 調查方法 因柑橘樹爲多年生果樹,在調查根腐病和根結線蟲病時採用地上評判和地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地上部葉片初現症狀時,在每株柑橘樹四周選擇 6~8 個點挖取部分根系,評判是否爲根腐病或根結線蟲病,在挖根檢查確診爲根腐病或根結線蟲爲害後再進行調查。每個果園採用 5 點取樣方法,每點不少於 10 株柑橘樹進行調查,計算病株數和病情指數。適用於所有柑橘葉片發病出現症狀的調查,以株爲單位分級調查。

2.10.2 植株根部病害分級方法 0 級:根部和莖基部正常;1 級:根部和莖基部有少數根結或病斑;3級:根部和莖基部根結或病斑多,面積佔根部或莖基部總面積的 25%~50%;5 級:根部和莖基部根結或病斑多且較大,面積佔根部或莖基部總面積的50%~75%;7 級:根部和莖基部根結或病斑連片,形成繞根莖現象,但根系並未死亡;9 級:根系壞死,植株地上部萎蔫或死亡 [12] 。

3 柑橘蟲害調查方法及分級標準

3.1 紅(黃)蜘蛛、癭蟎、鏽壁蝨和薊馬

3.1.1 調查方法 在柑橘蟲害發生盛期,採用對角線 5 點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不少於 10 株(500~1 000 株),用10 倍放大鏡在每株樹的東、南、西、北各方位查4片樹葉,用手持放大鏡直接觀察葉片,統計葉片正反面蟲害數量,計算單葉害蟲量和蟲情指數 [13-14] 。

3.1.2 葉片蟲害分級方法 0 級:0 頭/葉;1 級:1~5頭/葉;3 級:6~ 20 頭/葉;5 級:21~100 頭/葉;7 級:101~500 頭/葉;9 級:500 頭/葉以上。

3.2 蚜蟲

3.2.1 調查方法 在柑橘蟲害發生盛期,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不少於10株,每株按東、南、西、北4 個方位各選2 個新梢,每個新梢調查頂梢5~10 片葉,用手持放大鏡直接觀察葉片,統計葉片正反面蚜蟲數量,記錄葉片的害蟲級別,計算單葉害蟲量和蟲情指數 [15] 。

3.2.2 葉片蟲害分級方法 0 級:0 頭/葉;1 級:1~5頭/葉;3 級:6~20 頭/葉;5 級:21~100 頭/葉;7 級:101~500 頭/葉;9 級:500 頭/葉以上。

3.3 介殼蟲

3.3.1 調查方法 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不少於 10 株,每株按東、南、西、北、中選擇 10~20 個枝梢或葉片、10 個果實,調查枝條、葉片蟲害斑數量,記錄葉片的害蟲級別,計算害蟲指數。

3.3.2 果實和枝梢蟲害分級方法 0 級:果、枝梢上或葉片上無蟲及無蟲害斑;3 級:果、枝梢或葉片上有 2 頭蟲或 2 塊蟲害斑及以下;5 級:果、枝梢或葉片上有 3~6 頭蟲或 7~14 塊蟲害斑;7 級:果、枝梢或葉片上有 15~20 頭蟲或 15~20 塊蟲害斑;9 級:果、枝梢或葉片上有超過20頭蟲或20塊蟲害斑 [16] 。

3.4 蝸牛、蛞蝓

3.4.1 調查方法 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10株,在蝸牛、蛞蝓發生盛期進行調查,調查每株柑橘蟲害數量,計算有蟲株率。

3.4.2 植株蟲害分級方法 0 級:0 頭/株;1 級:1~5頭/株;3 級:6~20 頭/株;5級:21~100頭/株;7 級:101~500頭/株;9 級:500 頭/株以上。

3.5 蝽蟓、吉丁蟲、金龜子、天牛、象甲、小蠹蟲、實蠅、蟬、木蝨、粉蝨

3.5.1 調查方法 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 10 株,在蟲害發生盛期進行調查,調查每株柑橘樹上的成蟲、若蟲以及卵塊的數量,計算有蟲株率及百株蟲量 [17] 。

3.5.2 植株蟲害分級方法 0 級:0 頭/株;1 級:1~5頭/株;3 級:6~20頭/株;5 級:21~100 頭/株;7級:101~500 頭/株;9 級:500 頭/株以上。

3.6 鳳蝶、夜蛾、煙青蟲、小白紋毒蛾、卷葉蛾

3.6.1 調查方法 在害蟲幼蟲發生盛期,採用 5 點(“Z”字形或對角線形)取樣進行調查,每個點隨機選取果樹 10 株,若各齡幼蟲混合發生,則進行混合統計,統計每株柑橘樹害蟲數,計算有蟲株率及百株蟲量 [18] 。

3.6.2 植株蟲害分級方法 0 級:0 頭/株;1 級:1~5頭/株;3 級:6~20頭/株;5 級:21~100 頭/株;7級:101~500 頭/株;9 級:500 頭/株以上。

3.7 潛葉蛾

3.7.1 調查方法 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不少於 10 株,每株分上、中、下三層,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每點選擇1個新梢,記錄葉片被害級數,選擇 10~20個枝條或葉片,調查枝條和葉片蟲害斑數量,記錄葉片的害蟲級別,計算害蟲指數。

3.7.2 葉片蟲害分級方法 0級:無受害症狀;1級:葉片受害面積小於整個枝梢面積的 1/4;3 級:葉片受害面積佔整個枝梢面積的 1/4~1/2;5 級:葉片受害面積佔整個枝梢面積的 1/2~3/4;7 級:葉片受害面積佔整個枝梢面積的 3/4 以上 [17,19] 。

4 病蟲害發生程度計算方法

4.1 計算方法 [20]

(1)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2)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或葉數 該病級值)/ (調查總株數或葉數 最高級值)] 100

(3)害蟲株率(%)=(有蟲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4)蟲情指數=[∑(各級葉數 該病級值)/ (調查總株數或葉數 最高級值)] 100

(5)平均單株蟲量=總蟲量/總株數

(6)平均單葉(果)蟲量=總蟲量/總葉(果)數

(7)平均單株流膠孔數=總流膠孔數/總株數

(8)有卵株率(%)=(有卵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9)病果率(%)=病果數/調查總果數 100

4.2 計算實例

實例 1:調查一個 700 株的柑橘園脂點黃斑病發病情況,採用“Z”字形選取 5 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隨機選出 5 株柑橘樹,每株柑橘樹東、西、南、北、4 個方位各調查 10 片葉,共調查柑橘樹 25 株 1000片葉。調查結果發現有 7 株柑橘的全部葉片未發現病斑,餘下 18 株柑橘樹均調查出病斑,每個葉片上病斑按不同等級劃分分別是葉片無病斑的爲350片(0級);每個葉片上有1~2個病斑的爲100片(1級);每個葉片上有 3~5 個病斑的爲 60 片(3級);每個葉片上有 6~8 個病斑的爲 50 片(5 級);每個葉片上有病斑 9 個以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 50%以下的爲 100 片(7 級);葉片上病斑面積佔整個葉片面積 50%以上的爲 60片(9級),那麼,根據脂點黃斑病的調查分級方法,計算可得:

脂點黃斑病發病率=(18/25)100% =72%脂點黃斑病病情指數=[ (350 0+100 1+60 3+50 5+100 7+60 9)/ (1000 9)] 100%=19.7%實例 2:調查一個 300 株的柑橘園蚜蟲發育盛期的蟲情,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進行調查,每點選擇 10 株,每株按東、南、西、北 4 個方位各選 2 個新梢,每梢共調查 5 個葉片,共計調查 50 株柑橘樹2000 片葉。調查結果有 10 株柑橘全部葉片未發現蚜蟲,餘下 40 株均發現有蚜蟲存在,每個葉片上蚜蟲統計情況分別是:0 頭有 700 片(0 級);1~5 頭 350片(1 級);6~20 頭 250 片(3 級);21~100 頭 150 片(5級);101~500 頭 100 片(7 級);500 頭以上 50 片(9級),那麼,根據蚜蟲的調查分級方法,計算可得:蚜蟲害蟲株率(%)=(40/50)100%=80%蚜蟲蟲情指數=[ (700 0+350 1+250 3+150 5+100 7+50 9)/ (2000 9)] 100%=16.7%

5 結語

柑橘病蟲害嚴重影響柑橘的產量和品質,阻礙了柑橘產業發展。開展柑橘病蟲害調查並對其發生和爲害程度進行評估,可充分了解柑橘病蟲害週年發生規律和危害程度,對科學制定柑橘病蟲害防控措施具有重要實踐意義。通過針對柑橘不同時期病蟲害對柑橘危害的不同程度進行調查和分級,可提前預防並可減少農藥使用量和植物保護成本,符合“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綠色植保方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