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學與考的最優結合,助力學子考入理想大學!

現在學生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不光是學校,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週考,月考,小檢測,大檢測等各種考試的“打壓”下,學生心態都要崩了,然而,在家校互聯的層層監督下,還是得硬着頭皮跟成績“死磕到底”。這樣,考前複習就顯得特別重要,由於學習能力不同,大家複習時的樣子也各不相同。

根據以往的經歷分析,複習時的學生有3類,不知是不是符合絕大多數人?學生複習時的3種類型,網友:看到第3種我樂了,快看看有沒有你?這3類學生分別是——

1、“孔子”類溫故知新型

這就比較接近於學霸類型了,既能溫故又能知新。這樣的學生平時學習能力比較強,上課老師講的內容,課後的作業,習題,都掌握得比較好。而且還有多餘時間去學習一些額外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當然,面對考試,這些學生也是最淡定的。

其實考前複習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因爲人家都是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在複習舊知識,能找到新舊知識點之間聯繫。不過爲了保險起見,還是複習一下,考試要有儀式感嘛。

2、“女媧補天”類查漏補缺型

這就屬於班級裏面平時學習特別認真踏實的學生了,或許學習能力不是特別強,但肯下苦功,能堅持努力。在每一次考試前都會特別認真的去複習,一遍遍的檢查,生怕自己漏掉一個知識點。

雖然說學習不僅僅是爲了考試,但考試就是爲了拿分數,而且分數必須是得之有道。顯而易見,想取得高分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所以複習時查漏補缺,力求掌握每一個知識點,這樣就可以在答卷時多一分自信,在看到最後成績時可以會心一笑。而不是看到試題時猶豫不決,拿到成績後才後悔自己不該馬虎。其實換個角度看,粗心大意就是因爲自己不熟練,畢竟,很少會有人因爲粗心馬虎而將一加一算成三吧。

3、“發現新大陸”類複習等於預習型

相信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而且很大一部分還是大學生。網上有人調侃說:“好多大學生都是用兩週時間自學並掌握一學期的所有課程。”雖然是調侃,甚至有點誇張,不過俗話說“無風不起浪”,現實中複習就像預習這樣的情況的確是真實存在的。

拿起課本,每翻一頁都會發現好多“新奇”的東西,聽着同學互相提問,感覺自己一節課錯過的東西太多了。然後別人複習看書看着看着就看懂了,自己卻是看着看着就看開了,兩手一攤,聽天由命吧,考試這個事情重在參與。等試卷發下來一看,滿眼紅叉,分數低到無語。

其實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付出與收穫可能不會成絕對的正比,但永遠不可能成爲反比。考前複習很重要,但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更重要,複習只是去尋找那些知識點都藏在大腦的什麼地方,便於考試時隨時調用,或者是檢查一下有哪幾個知識被漏掉了,重新裝進去。

臨陣磨刀是有三分快,可是刀子也不能太鈍了,不然等磨好刀都錯過上陣的時間了。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要踏踏實實,慢慢積累,這樣複習時纔會比較輕鬆也會非常有效果。如果平時不努力,等着複習時再用功,很可能就會成爲“臨陣磨刀,浪費磨石”了。

以上這些就是小編總結的大家複習時的樣子,這裏面有沒有你呢?歡迎評論交流。

編輯:碧絲

感謝閱讀!文章系原創,版權受保護,嚴禁任何形式的抄襲、搬運。如果有任何關於學習方面的問題,歡迎私信交流。原創不易,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請讚賞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