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芯片變成了世界各國爭相研發的重點內容,但事實上,這種“濃縮就是精華”的東西可真沒那麼好研究,比如說我們熟知的軍事大國俄羅斯,迄今爲止都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芯片體系,但其國內的各種新式裝備卻層出不窮,難道俄羅斯真的不怕在這方面被“卡脖子”嗎?

芯片研發困難,俄羅斯爲何在此領域“一片空白”?

從2018年後半年開始,芯片行業急轉直下,從行業巨頭美國硅谷的仙童公司解體開始,就隱隱預示着芯片行業這條路絕對不好走。而如今芯片行業的“領頭羊”是韓國三星,作爲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供應商,此前又計劃對位於中國西安和韓國平澤的兩處芯片工廠加大投入,總投資額達到1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82億,這足以證明研發芯片絕對是個“燒錢”的項目

所以對於經濟情況一直處於“發展期”的俄羅斯來說,研發芯片顯然有些不太現實。事實上,早在美國發展半導體技術的時候,蘇聯卻執着於研發小型電子管,錯過了一段“黃金時期”,隨後再想追趕的時候,就已經無法繼續融入到芯片研發的大環境當中去了,所以就導致俄羅斯在芯片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揚長避短”,俄羅斯爲避免“被卡脖”想出新招數

雖然在芯片領域一片空白,但軍事裝備的發展還是要繼續的,可沒有芯片,很多高新武器就做不出來,這該怎麼辦呢?俄羅斯科技人員想到了一個“揚長避短”的好辦法,利用俄羅斯最擅長的模擬電路技術,發明了一種叫做“激晶體振盪器”的東西,完全補足了俄羅斯的數字技術短板。

就拿我們熟知的S-400和S-500這兩款防空導彈來說,它們作爲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導彈之一,就保留了模擬電路的模塊,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升級,就能大大節省研發時間和研發所需的人力物力,空出更多的時間用來研發其他核心技術,用自己的長處來補足短處。

其實,俄羅斯這樣的做法也實屬無奈,畢竟沒有那麼多資金用來研發芯片,而又不可能去和“老對手”美國做交易,所以就只能另闢蹊徑提升軍事實力,不過也不得不稱讚一句他們的確成功了,並且這樣的做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