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清明假期已来。相信“魔芋粉”们都知道要在清明节扫墓、踏青、吃青团。可你却不一定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被叫作“清明节”?冬至后的第108天正好就是清明节?清明节和寒食节又有什么关系?别急,关于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气和节日,还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呢!课代表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为什么是“清明”?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此处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因此而得名,到了唐代正式成为一个节日。

二、清明节要干点啥

千百年来,虽然清明节的放假制度多变,时而放假时而不放假,假期时长时短,但是不变的是那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一代代中国人在这些活动中寄托的,是对故去的先人们的追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祭扫坟墓

在清明节,来到坟茔祭拜先人,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清明节在旧时也曾被称为踏青节。《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初春时节,外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外出踏青郊游的好时候。

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流行,到了唐代更是成了老少皆爱的“国民游戏”。荡秋千这项运动既好看,又能增强体魄,还能培养人们的勇气,因此成为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蹴鞠

“蹴”有用脚蹋、踢的含义,“鞠”的含义之一是指古代的一种皮球。 “蹴鞠”是一项古人以脚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这项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直到明清都不曾间断,始终为世人喜爱。

打马球

马球,是指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盛行于唐代。如今因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接触不到马匹了,这项运动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插柳

入春以后天气渐暖,人们在清明节这天外出踏青时往往会折些柳枝带回来,或者插在家门口或者编成环戴在头上。因为古人相信,柳枝可以防止毒虫的伤害。

三、后来居上取代寒食节

有一个与清明节关系密切的节日是寒食节,寒食节是冬至后第105天,故又称“百五节”,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寒食节据说是为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设立的。据历史记载,介子推在追随时为晋国公子的晋文公重耳逃亡时不离不弃,甚至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后大肆封赏曾经追随他的忠臣义士,而介子推为了拒绝赏赐,便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拒绝露面。晋文公想要通过放火烧山的方式逼他出现,没想到最后介子推和母亲双双被烧死在绵山中。晋文公很后悔,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除了禁火冷食之外,寒食节期间的习俗还有祭扫坟墓。在古代,无论是士人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在寒食节都会还乡祭扫坟墓,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白居易有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寒食野望吟》)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人们多选择在清明上坟扫墓,冷食、蹴鞠、荡秋千等寒食节习俗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四、古人的“清明黄金周”

鉴于民间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并举已成习惯,朝廷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大唐六典·尚书吏部》上有规定,唐代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元正(旦)、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立秋、冬至等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寒食和清明连在一起可放四天假。到了唐肃宗李亨当政时,又将寒食清明假期由四天增加到七天;宋代沿袭唐代这一放假模式,并且人们充分利用起“黄金周”,与游人游玩赏春,清明节被赋予了更多的欢笑声;元代的节假日大幅减少,寒食清明的假期被减少为三天;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干脆就不放假了,但是祭扫先人、踏青春游等传统习俗依然不变。

清明节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不同,它是一个融合了追忆先人时的辛酸泪和踏青赏春时的欢笑声的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不忘珍惜眼前的春色和对未来的希望。杜牧在《清明》中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雨水概率一向比较高,不知今年清明节是否会下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