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载体有很多,比如书法、绘画、雕塑等等。有一种文化载体比较特殊,就是相声。相声听着好听,学着难学,能把相声说得逗人发笑又令人深省,这就是真正的相声演员。言及相声演员,郭德纲与姜昆绝对是绕不开躲不过的。这就好比搞书法的不谈王羲之,讨论相声就离不开讨论郭德纲、姜昆。民间普遍认为郭德纲相声比姜昆好,究竟好在哪里?

相声的主要功能,按照马季的说法,相声三要素为语言、包袱儿、笑声。这三点是哪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哪一个就不能称之为相声。少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相声根本就听不下去。少了具有爆炸性效果的包袱,或者不去想着创新包袱,相声同样是套路化听不下去。最后的笑声更是关键,有了语言和包袱,观众却不想听或感觉是在说教,这同样不是相声。

所以,衡量郭德纲与姜昆相声孰优孰劣,看的就是这三大要素。在民间看来,姜昆的相声是主流相声,并且贵为中国曲协主席,这个身份是郭德纲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就是连曲协都进不去的郭德纲,却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姜昆明里暗里指责小剧场的“三俗”问题,可郭德纲的小剧场模式却是场场爆满、越来越火。观众接受追捧,自然有郭德纲的过人之处。

那么,郭德纲相声比姜昆好,究竟好在哪里?对此,老梁有过高论,他的解释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二人本质。老梁表示,相声有两条腿,一条是讽刺,另一条是幽默。两条腿走路,吧唧吧唧就走得快。姜昆在春晚上能够一路凯歌高奏,很大程度上在于姜昆削弱了相声的讽刺功能,以逗人发笑的诙谐幽默式相声来发展相声,被称之为主流相声。由此,姜昆一条腿走路,走上了“歌颂相声”的路子。

反观郭德纲,由于身在体制之外,他可以两条腿走路,既有讽刺性又有诙谐幽默,这样的相声才是真的相声。郭德纲的讽刺性相声,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你就能感觉出来,直戳人性弱点,揭露了问题所在。所以,民间将郭德纲相声称之为“通俗相声”。通俗相声有一个特点,你讲得好与不好全看观众反应。郭德纲相声是墙内墙外都好,也就逐渐的把姜昆给比下去了。

郭德纲相声讲得好,好就好在兼具了讽刺与诙谐共存,这是姜昆的“主流相声”所不具备的,此为根本原因。当然了,哲学界一直强调内因大于外因,姜昆高举大旗的“主流相声”,立足于对传统的研究而忽略了创新。郭德纲则不一样,古今结合锐意创新。加之,网络上的整体趋势是“杨郭抑姜”,直接导致了姜昆口碑不及郭德纲。不可否认的是,姜昆作为郭德纲的前辈,人家确实是为相声做出了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