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單親母親秦女士患有腫瘤,但是近日,她發現自己做手術的3萬元救命錢,被兒子玩遊戲花光,致自己求醫無門,生活困難。

男孩叫小琪,和單身母親秦女士生活在一起。2019年11月19日至2020年3月4日,小琪在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一款遊戲中消費30186元。

秦女士將所有的充值記錄打印出來,從記錄中可以看出,這些遊戲充值都是大額的。甚至在幾分鐘內該賬號就充值消費千餘元,最高一筆是兩分鐘內充值1885.5元。

小琪對此解釋說,自己對數字沒有概念,遊戲用第三方賬號登錄很方便,充值直接跳轉輸入密碼就行。而密碼是自己偶然得知,並在遊戲消費後刪除了短信消費通知。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卻消費如此大的遊戲金額,這讓秦女士感到十分震驚,也很氣憤,直呼:嚇死人!小孩子玩遊戲怎麼能這麼多錢?

秦女士同時提出質疑:遊戲都是槍戰,有什麼用?爲什麼不放點讓孩子們入迷學習的內容呢?

秦女士痛心之餘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遊戲要有限制,不要無節制地消費;同時在遊戲登錄時,要進行人臉識別,如果是小孩偷拿手機玩手遊,可以限制其登錄。

面對秦女士的控訴,很多網友表示,遊戲害了孩子,父母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沉迷遊戲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這樣的事十分常見。2019年廣西柳州,10歲男孩小黃拿媽媽的手機玩手遊,在短短7天時間內,就花掉8萬多。這筆錢是媽媽韋女士做家政工,多年辛苦賺來的積蓄,面對這一殘酷現實,韋女士幾近崩潰。

江蘇宿遷一個11歲男孩與朋友玩手遊、打賞主播,花掉家裏40多萬,這些錢是父母買房子的錢。

移動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網絡手遊也越來越便利。很多手遊都是通過小程序,不需要覈實身份,甚至都不需要註冊,隨時隨地可以進入,這樣十分不利於家長監管。

由於疫情期間孩子要上網課,在APP上打卡傳作業。很多父母以爲孩子拿着手機做正事,其實他們卻在玩遊戲。

經常玩遊戲的人也都知道,手遊和主機遊戲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主機遊戲幾百塊能玩幾百個小時,通關了就通關了,也不沉迷。然而大部分手遊都是無底洞,孩子很難抵制誘惑。

另一方面,小孩子也越來越聰明,在電腦手機方面比父母懂得更多。10歲的小琪在媽媽買麪包的時候,偷偷記下支付密碼,如願以償購買自己想要的手遊裝備。而在收到消費記錄的短信時,害怕媽媽發現就偷偷刪掉。

手機越來越普及,想要讓孩子完全不碰手機,也不太可能。孩子年齡小缺乏分辨能力,對於外界的誘惑抵抗能力差,更容易沉迷其中。像秦女士說的那樣進行人臉識別,非常有必要,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監控到孩子。

然而,父母不可能無時無刻呆在孩子身邊。尤其是像秦女士這樣的單親媽媽,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孩子,很難做到很好地兼顧。即使像她說的那樣在遊戲上設置人臉識別,如果孩子想要玩遊戲,他總是能想到辦法的。

這就需要採取措施,例如推出青少年模式,培養孩子良好的使用習慣,爲其創建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手遊越來越普及,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也要管好自己的手機,設定好密碼,防止熊孩子亂花錢玩手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