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个拔牙的风俗早在《山海经》中就曾有过:。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进一步显示出文明的特征,他们拔掉牙齿显示自己的文明性,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从而也就在古代形成了这拔牙的风俗。

说起《山海经》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先秦的一部古籍,记载着跟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和神话故事,不管是我们是否听说过的神话故事它都有记录。

甚至还包括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同时包括古代的医学 医药,中代历史,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更是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件。

很多人都以为《山海经》记录的仅仅只是神话,并没有把它当真。

但是,有专家就曾发现:

1976年开始发掘的湖北房县七里河史前遗址上,发现一种特殊的远古现象——人类骸骨缺失门牙。和山海经中描述的十分相似,从而又证实了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事实。

可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这绝不是因为偶然的意外,才失去牙齿的,他们的缺失是有规律的。这种缺齿现象在主人生前就存在,不是无意脱落的,应该是基于某种民族的信念、或者冬季,人为地拔掉的。

在第一次发掘的几座墓葬中,共清理出人骨架30具,其中小孩3人,无头骨架2人,骨架已残朽而无法鉴别者6人,以上11人都无法判定是否存在拔牙风俗。剩余19个成年男女的骨架,其中男性14人,有拔牙风俗者8人;成年女性5人,有拔牙风俗者3人。

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可以说已经走到了文明社会的门槛上。这个时候,部落形成、城市初具雏形、男耕女织、社会开始显得井然有序。人,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野蛮的特征,他们身着衣物、佩戴饰物、烹蒸熟食。

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进一步显示出文明的特征,他们拔掉牙齿显示自己的文明性,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从而也就在古代形成了这拔牙的风俗。

甚至直到现在,我们国家也有部分南方的少数民族将凿齿这一现象保留了下来。

从地理范围来看,凿齿很可能还是东夷的习俗,大约在十五至二十岁时会进行一次拔牙,

这一时段被古人认为是进入青春期即将成年的时间,而拔牙则被看作一种相当于成人礼的行为。

那为什么说这一发现与《山海经》有关呢?

其实这个拔牙的风俗早在《山海经》中就曾有过: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这里的"凿齿",就是当时的有拔牙风俗的越僚族先民;"羿",传说是帝尧的射官,而尧舜所处时代距今在五六千年,与考古发掘的拔牙骸骨所在的年代基本一致。

而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山海经》并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一种史前史。

所以说,《山海经》记录的并非神话故事,可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史前史。

《山海经》一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这部书一直以来在学者们心中的定位不ー,其中ー个原因在于它涉及的领域多而宽泛,

除去神话志怪之外,还只言片语地记载着一些古代民间生活习俗。

不难看出,其中某些习俗经过千百年仍然被保留了下来,甚至有一些我们都还没有发现。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太多未解之谜,如果你想试着解开这些谜团却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山海经》的话,我在这儿给朋友们推荐一套正版《山海经》

不过想要看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怕看不懂里面的文言文,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山海经》,这本是全注全译白话文版本。本书全译无删减,语言平实,不至于佶屈聱牙,读起来费劲。还有详细注释,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本书。

全书一共六册,内容易懂好理解,而且里面还有一定的配图,可以增加我们阅读时的乐趣。包装也非常的精致,可以用来收藏。

整整6部经典,只需要98块钱,但是却可以给你带来很多趣味,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自己看完还可以讲给孩子听。

没事的时候,拿上一本山海经,随着时间的累积,您的文化底蕴也将越来越深厚。

点击下面图片就可以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