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寶初年,由於淬火技術的成熟,唐軍中推廣鋼口特別好的陌刀。
陌刀長柄兩刃,重於儀刀2倍,鋒利無比。造型適應兩手舞動,而刀身欣長,一刀下去可以砍殺二到三人。威力極大,列陣而出則“如牆而進”,肉搏時候尤顯威力。
史載李嗣業用陌刀肉搏“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騎兵方面則是輕重騎兵結合,一般使用馬槊,在近身肉搏的時候則是用橫刀,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唐樣大刀”。
橫刀的鍛造技術在當時世界上是極爲先進的,鍛造出來的刀鋒銳利無比,而且步騎兩用,製造橫刀的技術後來被日本學去,成就了日本刀後世的聲名。
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爲以明光鎧爲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
唐朝軍隊在武器上最大的優勢,是擁有成熟的弩。唐軍一般使用四種弩,伏遠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張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單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範圍均可以形成威脅。
阿拉伯軍隊在這方面顯然遜色不少。由於高仙芝在與阿拉伯大軍對戰之前曾經圍攻怛邏斯城,我們有理由推測高仙芝還使用了車弩,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牀弩。
與此同時,吐蕃向內地的侵擾,以及絲綢之路利益的爭奪也激烈起來。墀都松(676~704年)時,吐蕃已經很強盛。
“其地東與松、茂、褐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員萬餘里,漢魏諸戎所無也”。
當時唐朝派大臣和吐蕃君臣同誓,並刻石以記其事,雙方約以黃河爲界。後來金城公主下嫁,及吐蕃爲公主請得河西九曲之地爲湯沐邑,吐蕃已經在事實上越過了邊界(黃河)。又築城,設立獨山、九曲二軍,唐朝以其負約遂毀橋,“復守河爲約”。
714年,雙方擬在河源劃界盟誓,因吐蕃入侵唐境而作罷。唐蕃雙方第一次明確而見諸記載
的劃界發生在734年,就是赤嶺劃界。
這是在唐朝攻克吐蕃石堡城(鐵刃城)之後,吐蕃被迫請和並由金城公主從中勸說而形成的。由唐將李儉與吐蕃守將在現在的青海湟源縣西日月山的赤嶺分界立碑。碑有兩方,分別用漢蕃文字記述修好經過。
又各派使者同往磧西(龜茲)、河西、劍南及吐蕃邊境,告知邊將“兩國和好,無相侵掠”。赤嶺之外的邊界,仍依其舊。
於是唐蕃雙方各樹柵爲界,置守捉使以護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