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見張愛玲對於母親是有多麼的失望,黃逸梵安排女兒去讀書,卻鮮少關心女兒的生活,只管自己生活夠奢侈舒適,絲毫不關係女兒因爲生活拮据而愁眉不展。這不得不說說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現如今很多文藝青年們都很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不少人在看過張愛玲的小說後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在她的筆下,女主人公的母親們往往都是反面角色,她們或是懦弱無能,或是蠻橫不講理,有的乾脆就是爲了坑害兒女而存在的。那麼,爲何張愛玲對於母親這個角色會有着如此之多的負面情緒呢?這不得不說說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她一生嚮往自由,孤獨死去後只留下了一隻箱子。

張愛玲筆下的女子,總是會在某些方面有着張愛玲自己的影子,而也正是因爲母親黃逸梵的所作所爲,讓張愛玲對於母愛這個詞語感到十分的陌生,流露在筆端的母女之情自然不會太好。黃逸梵可謂是出身名門,她的父親曾經在清朝晚期做過朝廷大官,家境富足,可惜的是他的父親英年早逝,母親也不是家裏的正妻,黃逸梵的少年生活過得並不是很如意。

但好在黃逸梵人長得漂亮,又讀過書,高門顯貴的家世在那裏擺着呢!所以自然會有一門門當戶對的婚姻。於是黃逸梵她便嫁給了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

張志沂的身份也不簡單,他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外孫,據說當年張志沂的母親帶着大筆的嫁妝嫁到了張家,所以張志沂家中也很是富貴。這段婚事看起來是門當戶對,比較完美,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張志沂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不學無術不說,還整日無所事事,喫喝嫖賭樣樣俱全。而黃逸梵卻是個受過新式教育的獨立女性,加上當時西方自由思想的傳入,黃逸梵開始厭煩自己的丈夫,開始嚮往自由的生活。

爲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黃逸梵毅然出國,而當時她已經生下了一雙兒女,全然不顧兒女年幼,走得很堅決。年幼的張愛玲自此便失去了母愛。黃逸梵在出國之前從孃家那裏繼承了一大筆的遺產,所以來到歐洲之後,她過着非常瀟灑的生活,她開始拋棄中國傳統婦女那些束縛的條條框框,開始奔向自由。四處遊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各色在外留學的上流人士一起交往,過得非常愜意。

幾年後,黃逸梵回到國內,她開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教育張愛玲,努力讓她成爲一名獨立、時尚的人。但黃逸梵根本無法與丈夫慘淡的婚姻,於是便提出了離婚。二人離婚之後,張愛玲與弟弟還是跟着父親張志沂生活。但此時的張志沂已經給張愛玲娶了一位後媽,張愛玲與後媽的關係很是不好,每次與後媽發生衝突,父親都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甚至因爲與後媽吵架,張愛玲被父親圈禁與毒打。此時的張愛玲無比想念自己的親生母親黃逸梵,可惜當她向母親求救時,母親竟將她推了回去。

可見張愛玲對於母親是有多麼的失望,黃逸梵安排女兒去讀書,卻鮮少關心女兒的生活,只管自己生活夠奢侈舒適,絲毫不關係女兒因爲生活拮据而愁眉不展。對於這樣的母親,張愛玲無話可說,她只有在寫小說的時候將自己母親的自私、冷酷嫁接到筆下塑造的角色當中。張愛玲也早早開始獨立的生活,靠一支生花妙筆換取高額的稿費,讓自己過上舒適的日子。

黃逸梵過慣了優雅舒服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是需要靠大筆的錢來維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逸梵的財產支配變得沒那麼自由了。從孃家繼承來的財產也只剩下了一些古董,於是黃逸梵開始靠典當過日子。在人生最後的幾年中,黃逸梵的生活可謂是一落千丈,有時她甚至需要自己工作來養活自己。而此時黃逸梵的女兒張愛玲,已經是名滿海外的大作家了。所以不少人都讓黃逸梵去投奔自己的女兒。

但是黃逸梵沒有答應,她是個高傲的女人,生活落魄之際她連自己的朋友都不願意去求助,怎麼會去求助已經與自己疏遠已久的女兒呢?

晚年的黃逸梵一直居住在倫敦,最終孤獨地在倫敦死去,身邊只有一個箱子。後來這個箱子作爲遺物輾轉來到了張愛玲手中,箱子裏面是一些古董,還有一些錢,另外還有一張張愛玲學生時代的照片。當時的張愛玲也在異國他鄉過着十分拮据的生活,母親留下的錢算是幫了她的大忙。晚年的黃逸梵過的並不富裕,但還是給女兒留下了這樣一個箱子,看來黃逸梵對於女兒並不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的。

參考資料:《黃逸梵:人生是一趟不停歇的路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