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一定對當時那幾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不會陌生。其中,由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比較出名。所以,有關於這兩場戰役的故事,大多數朋友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因此,今天小編就不在這兩場戰役上多費脣舌。而是直奔主題,仔細的說一說另外一場同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

說起這場戰役,那對於當時的孫權來說,絕對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因爲,孫權當時指揮的可是10萬大軍,反觀合肥守軍卻只有區區7000人馬。而且,最終擁有10萬大軍的孫權在撤軍時,還被張遼帶領的7000守兵追着打。這仗到底是怎麼打的?這鍋又到底該誰來背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孫權爲什麼會失敗的真正原因。

張遼劇照

第一,張遼的800騎兵給孫權打懵了。

據記載,由於當時曹操的主力正在征討張魯。所以,孫權才選擇趁此良機,舉兵進攻合肥。不過,也正是因爲孫權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才導致他對張遼多少有些輕敵。以至於張遼的主動出城偷襲,是孫權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所以,他纔會被這800騎兵的偷襲,打得有點兒懵。同時,這次的偷襲也給吳軍心理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反之也增強了合肥城守軍的信心。

孫權劇照

第二,城防堅固,久攻不下。

張遼雖然偷襲成功,但吳軍畢竟未傷元氣,其人數優勢還是實打實的倍數於敵。因此,孫權很快便命令部隊開始反攻。結果吳軍雖包圍了合肥,可打了十多天卻依舊久毫無進展。

當然,這也不能全賴主帥無能。其攻不下來主要原因,首先是因爲吳軍主要善於水戰,而拙於陸戰,特別是在攻堅戰方面能力更差;其次,合肥作爲曹操征伐南方的橋頭堡,在城防的防禦工事方面非常強大。這主要得益於揚州刺史劉馥對合肥的經營。其三,孫權意志不堅。如果從治國理政來說,孫權的確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是,從統兵打仗來看,他卻並非是一位優秀的統帥。

張遼劇照

第三,半渡後擊之,成就經典。

孫權指揮了十幾天的攻城戰後,雖然是勞而無功。但不得不說正是因爲他的保守,吳軍至此在合肥之戰中,確實也並未遭到任何重大損失。可惜讓孫權再一次始料未及的是,張遼竟然在吳軍在撤退時,突然出城再一次發起了反攻。

張遼劇照

當時的孫權應是這樣想的,你合肥城說到底也就7000守軍,而我10萬大軍雖有折損,但主力元氣未傷。此次撤退放爾等一馬,你們就趕快謝天謝地吧。

可沒想到偏偏張遼又給他來了一個出其不意,選準趁吳軍渡河時作爲戰機。並且,他還故意等待吳軍部隊大部分主力,盡數渡過逍遙津之後。以剩下那一小部分滯留在北岸的吳軍部隊作爲目標,追出城去就是一頓窮追猛打。而此時由於吳軍大部隊已置身於河流的彼岸,因此一時間也只能選擇隔岸觀火,根本無法及時的加入戰局。

孫權劇照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先聊到這裏。不知道大家對於“合肥之戰”吳軍失敗的這口鍋到底該誰來背,還有了解哪些不一樣的看法?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