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既是一种醉人的嗅觉享受,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高尚境界。翻阅古代典籍与“香”有关的记载,无不充斥着溢美之词。桂子飘香、香草美人、国色天香,仿佛透过文字就可以,闻到沁人心脾的香气。

唐代有一位屡试不第的文人,在心灰意冷之际,写下了一首霸气十足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香气虽然隐藏着刀光剑影,但依然可以表达出“香”,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香”的史料记载,不仅屡见于各种史料中,而且从“香”诞生那一刻,就逐渐萌生了古代人推崇的“香文化”。从大方向上来讲,“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点燃的供香与熏香,另一类则是大家熟知的香料。

如果深挖“香文化”的历史,至少被追溯至上古神农氏时期。相传神农氏在采集植物时,发现了一种味道奇香的香草。这种香草不仅可以驱疫避秽,而且将其放在卧室中,还可以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实际上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已经开始用香草熏香身体。

随着制香、调香、熏香技术,逐渐向成熟化和产业化发展,到了唐朝时期,熏香已经成为了贵族阶级女性的一种时尚象征。

笔者认为,唐朝既是调香技术的高峰期,同时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唐朝女性的时尚标志,调香、熏香风靡一时

“香”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直接使用或人工调制,而形成的一种香料。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对发现了植物香气,并且开始对植物香气引起高度重视,这其实也是“香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可以负责任的说香料,最开始只是被人们当做药品和食物。因为很多自带天然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起到清心明目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驱除身体异味。笔者认为当人们走入旷野,并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一定会感受到由香气带来的美感。

一、香料认知,源于祭祀

事实上古代人对香料的理解,其实也源于原始的自然存在。当他们对风雨雷电不知所措时,就会认为这是老天爷发怒,所以就会用花朵、果子等,可以散发香气的植物祭祀天神。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料其实是古老的献祭物品。

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古代先民,把这些含有芳香物质的香草,当做祭品去祭祀天地和祖先。同时,也会将其运用到丧葬仪式。事实上将香料当做清净身心之物,最早的历史应该起源于夏商周。人们将具有芳香之气的植物,比如香草、花朵等碾碎,然后放置于容器中摆放于房间中。

多种多样的香气萦绕于房间内,不仅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而且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礼仪。王公贵族必须要沐浴熏香,才能朝见无比尊贵的天子。贵族女性开始对熏香产生极为浓郁的兴趣,其实也是在久远的商周时期。

二、应用于饮食、装饰、美容

1.殷商脂粉,用于美容

现代社会依然有闻香识女人的习俗,也就是说女性依然对香气情有独钟,喷洒香水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满身香气的女性,从身边掠过之时,虽然身影已经走远,但是她留下的香气却历久弥新。

早在殷商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引用,“纣烧铅锡作粉”的说法,也可以证实香料在当时的重要性。这句话说的是在殷商时期,纣王曾命人以铅、锡,以及香料制作脂粉。可见脂粉一类的化妆品,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

脂粉中的香气源自花瓣,贵族女性将脂粉涂抹于面部,就可以留下持久的香味。可以说殷商时期的香料或脂粉,虽然只是脂粉的萌芽时期,但是却可以证明香料诞生历史。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女性,用含有香味的脂粉美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熏香炉诞生,“香文化”开始完善

关于香料的装饰性作用,其实应该理解为“熏香”。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由青铜制造的熏香炉。笔者认为这也是先秦时期,第一次出现关于熏香炉的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周的熏香文化,其实也属于祭祀领域,

人们为了祭祀天地、祖先等,以熏烧香品的方式表达敬意。但笔者认为熏香炉除了祭祀作用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装饰。这种感觉类似于现代人,喜欢将花瓶等物品摆在屋子中一样。但由于熏香炉中的“焚香”,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要从这一点来看熏香习俗,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3.香料入菜,添香增色

笔者认为“香料”应用于饮食,主要起源于食用绿色植物。实际上香料入菜并非偶然,人们在采摘野菜、野果的时候,发现将蕴含香味的植物,直接放入菜品中味道会更好。这主要是因为香料入菜之后,不仅可以起到调味、增色的作用,而且还能让菜品具有自然香气。

虽然一开始香料入菜,只流行于宫廷厨房中。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种烹饪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才会逐渐用于饮食,并被大范围推广和利用。现代社会中香料入菜,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饮食文化,这其实也是“香文化”的延续。

三、汉朝香料,中西合璧

汉朝作为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不仅拥有广阔的疆域面积,而且在经济文化方面也十分突出。尤其是汉朝初建之后的极为统治者,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出现转机。所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升并达到了一定高度。

据史料记载,汉朝宫廷内对香料的使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朝中大臣,都沿袭了西周时期的沐浴熏香习俗。一时间由宫廷到市井,几乎都充斥着迷人的香气。笔者认为这其实为后续朝代,能够继承和创新“香文化”,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张骞和班固通西域的影响下,西域各国的香料开始传入汉朝。但因为汉朝宫廷内的朴素作风,很多比较名贵的外来香料,一般都不会被轻易使用。实际上汉朝之后由西域向境内,不断流传的香料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具有特别香味的香料,也开始在我国境内逐渐流行。

笔者认为,古代人对“香”的热爱,可以说体现在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饮食、美容、沐浴,还是室内熏香或祭祀等,离不开极具香味的各种香料。这其实也是我国“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三、唐朝时尚女性的最爱“调香”

1.调香技艺,时尚象征

所谓“调香”,就是用各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人工合成熏香。可以说在古代熏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象征。贵族阶级、文人墨客、时尚女性等,都是熏香的主要推崇人群。熏香的种类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既有可以用来沐浴的熏香,同时也有用来佩戴,或者放入香炉中焚香的熏香。

唐朝时期,香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几乎达到了人人佩戴熏香,以及家家户户焚香的地步。尤其是当时社会的贵族女性,更是对调制熏香爱不释手。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调香”在当时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活动。

实际上“调香”是调香术的简称,人们将各种香料按照一定比例,调配成具有持久方向的香料。唐朝女性的“调香”行为,不仅是一种追赶时尚的潮流,同时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艺术行为。

2.调香过程,芳香四溢

由于当时社会采摘天然香草,或芳香浓郁的花瓣特别轻松。唐代女性在香文化的吸引下,开始用这些天然香料调制熏香。虽然按照现代人的看法,由于花瓣过于单一,所以香气也会很单调。但是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女性,已经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们利用较为成熟的“调香”技术,将各式各样的香草和花瓣,放在容器中经过碾压成为泥状物。然后再将这种天然的香料,按照一定比例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发酵,最终就会变成固体状的熏香。

笔者认为经过调配而成的香料,不仅完全符合唐代人的审美,同时也为女性群体的爱美意识,提供了天然的化妆品。虽然熏香无法涂抹在皮肤上,但是却可以装入香囊,直接佩戴在身上就可以散发香气。

据史料记载,唐代女性调香技艺,对宋朝时期的熏香文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创作过一首《洛阳女儿行》。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出了,唐朝女性的温婉之美,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这位美人的香气。

3.诗歌中的熏香,宝马香车中的美人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笔者认为这四句诗歌中,所表达的“女人香”,不仅是洛阳女儿天生丽质的体香和独特的韵味,而是一种经过熏香妆点之后的女人味。

唐代女性调香技术十分精湛,她们调制出来的熏香,不仅可以持续散发香气,而且在形态上也表现出了唐朝特色。香膏、涂香、香汤、香囊、香枕等,都是唐朝女性最爱的熏香之物。这些足以令环境、自身香气四溢的熏香,都是唐代女性最拿手的调香所制。

笔者认为唐朝作为古代历史中,最值得后人推崇的盛世王朝,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足以令世人为之仰慕的成就。就算是在“调香”方面,也绝对不落后于任何一个朝代不。而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代女性的“调香术”,还是后世女性的时尚源头。

结 语

唐朝时期由于社会思想较为开放,所以女性的家庭地位得以提升。有人说一旦让女性掌握话语权,这个世界都会充满着温柔与美丽。尤其是追赶时尚潮流的唐代女性,更是以“调香”证实了女性的美,不仅可以婀娜多姿也可以芳香四溢。

《香料与中国古代饮食》

《唐代的焚香之俗与熏香器》

《中国古代香料史话礼仪之邦,香韵流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