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熱的夏天,防暑降溫成爲關注重點,接下來將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說說防暑攻略。1.防止過敏:部分患者可能會對口罩的材質過敏,導致皮膚紅、癢加重,建議到正規渠道購買口罩,不同材質口罩都可以購買,若出現過敏現象,應及時更換其他材質的口罩,也可在口罩裏面加1~2層清潔紗布,避免接觸過敏材質,第一時間做好皮膚清潔保溼。

雨後、樹蔭、蟬鳴

泡在水裏的西瓜、雨後的芭蕉葉

夏天來啦!

進入夏季,天氣非常炎熱, 多地開啓“燒烤”模式,人們很容易出現中暑的症狀,尤其是在戶外和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們,和一些年老體弱的人。那麼,夏季我們應該如何防暑降溫?下面小編就爲大家介紹一些防暑降溫的小常識。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中暑了呢?中暑之後都有哪些表現呢?中暑症狀分三類。

輕度中暑症狀:體溫略有升高,並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嘔吐、胸悶心悸、口渴大出汗、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形。

中度中暑症狀:往往體溫會上升到38℃以上。除頭暈、口渴外,還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症狀,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情形。

重度中暑症狀:常見的就是熱射病,這種病症是由於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從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熱射病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

炎熱的夏天,防暑降溫成爲關注重點,接下來將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說說防暑攻略。

資料圖

12時到14時是每天最熱階段,建議市民在塗抹防曬霜的同時,可穿上防曬衣、遮陽帽、遮陽口罩等“外部防曬裝備”。夏天外出時最好穿棉麻類透氣淺色長袖衣服,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資料圖

夏天要注意多補充水分,每天飲用1.5升以上水,莫等口渴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避免腸胃不適;最好能適量補充鹽分,防止因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的中暑。此外,不宜過量飲酒,助熱生溼,引發身體不適。

在高溫環境裏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建議至少每小時喝2杯至4杯涼水,約500毫升至1000毫升。飲水應少量多次,不斷提醒自己補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將會導致體內鹽分與礦物質的流失,應注意補充,喝運動飲料和喫水果都可以。

飲食方面,海南人通常飲食較爲清淡,但夏天人體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喫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還要多喫苦瓜、冬瓜、黃瓜等清熱消暑的時令瓜果蔬菜。“冬喫蘿蔔夏喫薑”,中醫認爲姜可昇陽,生薑的某種成分能殺菌;刺激性的氣味又能促進食慾,的確是夏日首選。食慾不振時,建議加淮山、生薑、核桃等食物煮成粥,伴着小菜喫下,入口順滑,能夠及時補充能量。但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還需諮詢醫生如何選用合適的方式擺脫食慾不振。

資料圖

夏季最忌受熱後“快速冷卻”,這會使人體寒氣聚集,不易散發。夏天,人體出汗多,許多人一回家就喜歡打開空調、電扇或立刻沖洗冷水澡,其實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如果要開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空調室內溫度不宜調至24℃以下,適當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資料圖

夏天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記得備好防曬用具,最好避開高溫時間段外出。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此外,出門最好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作應急之用。

夏季正是中醫認爲養陽的最佳時節。夏天養陽以遲睡早起爲佳,“晚睡”並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建議順應夏季的晝夜變化特點按時作息。一般來說,晚上11時以前入睡即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同時,生活起居要規律,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旁。

資料圖

受疫情影響,戴口罩已成爲人們生活中的常態,夏天戴口罩,除了容易出現皮膚問題以外,如果氣溫過於炎熱或者是過於悶熱的話,還容易喘不上氣兒,感覺隨時都能暈過去,夏天戴口罩真的是太難了,快來看看戴口罩護膚要點↓↓↓

1.防止過敏:部分患者可能會對口罩的材質過敏,導致皮膚紅、癢加重,建議到正規渠道購買口罩,不同材質口罩都可以購買,若出現過敏現象,應及時更換其他材質的口罩,也可在口罩裏面加1~2層清潔紗布,避免接觸過敏材質,第一時間做好皮膚清潔保溼。

2.不要長時間戴口罩:超過2小時佩戴口罩,可獨自在開闊的環境裏,取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同時可使用噴霧,舒緩皮膚。

3.清潔皮膚:需長時間佩戴口罩前,先清洗皮膚,用溫和護膚品滋潤皮膚,在口罩緊貼皮膚處可以將保溼霜塗抹厚一點,儘量不要使用化妝品等刺激皮膚用品。扔掉口罩後,務必及時洗手,再次清潔面部,塗抹保溼霜。若皮膚出現發紅灼熱,可立刻用礦泉水或噴霧進行溼敷。

4.過敏應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過敏現象,症狀較輕可無需處理,自行緩解。如果症狀較爲嚴重,有紅斑、丘疹,瘙癢明顯,就需要進行抗過敏治療。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