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大家通過新一代通信技術來雲監工“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地建設。疫情之後,工程機械企業有事如何思考新基建?發展工業互聯網又有哪些新機遇?

日前,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央視網、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推出的“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雲起》特別節目”中,徐工作爲國內進軍工業互聯網的先行者之一,總裁陸川發表了對於新基建和工業互聯網的觀點。

陸川表示,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帶來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有信心打造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大國重器。

新基建將爲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三方面變化

陸川認爲,新基建不是簡單的投資擴大升級,而是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應用爲基礎,以技術創新爲驅動,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帶來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新基建還能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出新模式新業態,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

無論是新基建還是傳統基建,基礎硬件建設都會對工程機械產品創新和銷售,帶來很大的拉動作用。然而,對於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新基建還會帶來三方面的變化。

一是新基建促進工程機械行業、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對於實現產業數字化,催化新興產業成長,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二是新基建更加側重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是產業治理模式向數字化轉變的過程,也是企業擁抱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的過程。企業要努力地實現從要素驅動向數據驅動、創新驅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新基建不僅將加快工業互聯網、5G等數字化基建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推動產業與數字基建融合,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帶來更大的新機遇。

工業互聯網讓“鐵疙瘩”變成智能設備

就徐工而言,已經從兩方面着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

一是利用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加強數字化能力,探索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的新課題。徐工是伴隨着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擁有很多全球領先的產品和技術。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從2005年起,徐工就開始探索物聯網平臺的建設。2016年,徐工發佈了全新的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爲每一臺工程機械裝上黑匣子,可以準確實時地採集每一臺設備的運行數據。通過漢雲平臺,還能幫助客戶遠程管理設備,提供遠程監測、維修、服務等。在這個過程中,鋼鐵設備從一個“鐵疙瘩”,變成了智能設備,商業模式也從簡單的賣產品,實現賣產品+服務的轉變。

二是大力建設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賦能更多行業。徐工的產品是支撐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大國重器,徐工正在不斷努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2014年,徐工成立了專業化公司,專門從事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業務,開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從賦能徐工一家企業,發展到賦能多種行業,包括建築施工、有色行業、高端裝備製造、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70多個行業,積累了大量的通用知識與經驗,也取得很好成效。徐工有信心把這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成爲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新型大國重器。

後疫情時代,以智能化、數字化爲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必將重構中國甚至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格局。徐工將以更開放、共享、共建的理念打造同盟軍,構建全新、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