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有效恰当的预防性维护可以显著地延长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稳定机床精度,减少故障停机率。

正常二班制生产情况下,

数控机床5-6年后就进入了维修期,

而预防性维护做得好的设备,

可延长至8-10年后甚至更晚进入维修期。

处在维修设备的特征是精度下降,故障增多。表象是刀架故障、转台故障、伺服驱动报警等,这么多故障实际上绝大部分是机械故障及磨损所引起的。

预防性维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调整机床各部件的活动间隙等,归纳起来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这十个字。实践证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维护保养依据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

润滑

清洁

1.日常保养

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件,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性,这类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2.一级保养

拧紧、清洁、润滑、紧固,还要部分进行调整。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

3.二级保养

内部清洁、润滑,机床各大部件进行检查、拆卸和调整。

4.三级保养

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工作,必要时对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零部件必须更换和修复。

二、设备检查

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床使用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机床隐患,有目的计划的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激光检测and加工检测

激光检测and加工检测

1.按时间间隔

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是按照计划,在操参加的情况下,定期由专业维修工执行,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有进行修理的必要。

2.按技术功能

分为机械性能检查和机床精度检查。机械性能检查是指设备的各项机械性能进行检查与测定。如是否漏油、漏水等。数控车床主轴零部件是否耐高温、高速各项性能。精度检查是对设备实际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如机床主轴的径向跳动,X、Y各方向的平面度、垂直度、椭圆度等精度的变化。

三、设备维修

无论是普通的、数控的、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设备,经过长期使用,许多零件和易损件都不同程度地磨损和损坏,导致设备的工作性能、机床的精度和生产效率下降。零件的磨损将直接导致加工尺寸的变化、加工零件的偏差或报废。如果易损件损坏或不更换,会导致机床工作不正常,对机床零件造成较大的损坏,导致整个机床报废。因此,机床维修就是检查机械零件和易损件损坏的原因,修理、更换零件,排除各种故障,恢复机床的精度和性能,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维护机床有几种方法:

1.事后维修

是指当机床发生故障或损坏,造成停机之后才进行维修,以修复原来的功能为目的,这是最落后的维修方式。事后维修用于以下情况:①机床发生故障,但不影响总成和系统安全性。②故障属于偶尔性且规律不清楚。③虽属易损件损坏,但事后维修更经济。

2.定期维修

它以使用时间为维修期限,只要使用到预先规定的时间,不管机床状态如何,都要进行规定的维修。定期维修的优点是容易掌握维修时间,便于制定维修计划和组织管理,有较好的预防故障作用。

3.改进设计维修

是指机床故障发生过分频繁,不适合本企业特殊零件加工的需求,同时修理或更换零件的费用较大,备件费工和停工成本较高,采用改进设计维修是最好的方法。

4.机床维修的流程

①大修,是将设备全部解体,修换全部磨损件,全面消除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效率,达到出厂标准。②中修,是指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主要零部件、基准件,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体部分,以保证机床能达到和恢复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③,是指修复和更换磨损较快的易损件或使用期限小于修理期的零件,调整机床的局部结构,以保证机床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

设备投入正常使用后预防性维护的重点是保养和安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编程安全,特别是在程序开头需编入限制主轴最高速度、限制端面切削恒线速度、自动返回参考原点、坐标系建立、加工区域限制存储型行程限位、换刀防干涉检查等指令。

文章来源:沈一车床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