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爲剛出生1個多月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嬰兒斌斌(化名)實施了大動脈轉位矯正術和室間隔修補術,目前術後心功能恢復良好,生命體徵穩定。潛江吳女士懷孕時發現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大動脈竟然長轉位,這就像冷熱水管裝反了一樣,她一度陷入兩難境地。

潛江吳女士懷孕時發現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大動脈竟然長轉位,這就像冷熱水管裝反了一樣,她一度陷入兩難境地。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爲剛出生1個多月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嬰兒斌斌(化名)實施了大動脈轉位矯正術和室間隔修補術,目前術後心功能恢復良好,生命體徵穩定。常年在外打工的吳女士還申請到基金會資助,孩子的手術費得到保障。兒童節前夕,看到斌斌日漸恢復,她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產檢發現胎兒患有先心病,留還是棄?

家住湖北潛江的吳晶(化名)今年32歲,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她順利懷上二胎,爲了安心待產,她停止工作,在家等待着新生命的降臨。然而,今年1月初,吳女士孕期6個多月時,來武漢協和醫院產檢發現胎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當時整個人都懵了,猶如晴天霹靂。"吳女士夫妻倆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十分低落,醫生建議他們去心外科找董念國主任診治。抱着一線希望,吳女士先後兩次來到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門診就診,詳細瞭解情況後,董主任告訴吳女士這種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好,建議她每月按時來醫院複診。

吳女士彷彿看到了希望。只要能治,就絕不放棄任何希望,董主任的話更加堅定了吳女士保胎的決心。疫情期間,她在家歇養待產。

擔心先心病手術費用高,做還是不做?

4月9日,武漢解封第二天,吳女士預產期將至,她和丈夫再次來到協和醫院產科待產。4月12日,在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產科、超聲影像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的合作下,吳女士順利誕下一名男嬰,小名叫斌斌。經專家們進一步檢查診斷,斌斌被證實患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斌斌出生後被轉入新生兒ICU進行觀察。經過一個月的成長,斌斌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逐漸縮小,動脈導管也已閉合,缺氧狀態越來越嚴重,需要儘快實施手術。

吳女士家庭貧困,難以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心外科獲悉後,積極幫助夫妻倆申請關愛先心病患兒的李家傑基金,減免了兩萬元的治療費。吳女士感激地說:"如果沒有董主任的大力幫助,我們不知道如何申請援助,非常感謝他們在我困難之際伸出援手扶了一把。"

心外科團隊細縫精補顯技藝,斌斌重獲新生!

5月15日,協和心外科團隊聯合麻醉科及手術室等多學科共同作戰,爲斌斌實施了大動脈調轉手術。在低溫體外循環、心臟停跳的支持下,董念國戴上3.5倍的顯微放大鏡,每一針都細縫精補……3個半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斌斌的小心臟得到矯正及修補,重新有力跳動起來。

嬰兒的心臟十分脆弱,只有3×4公分,如核桃般大小,最寬的主幹動脈直徑只有3毫米,在如頭髮絲一樣的血管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其中,設計和吻合冠狀動脈更是難上加難。以毫米計算的血管多縫會扯破,少縫會漏血,還不能縫偏縫歪,每個步驟都考驗着手術團隊的技術與耐心。

術後,心外科ICU醫護團隊對斌斌進行了24小時全方位的嚴密監護以及精心治療。目前,斌斌生命體徵穩定,心功能漸趨正常。

董念國介紹,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一種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顛倒,猶如冷熱水管道裝反了。斌斌的兩個大動脈和左右心室的連接完全反了,使體循環與肺循環各走各路而無法循環互交,進而導致機體缺氧,危及生命。

據悉,大血管轉位的發病率是千分之0.2到0.3,在心臟病中的發病率可達到10%左右,協和醫院每年可以完成80例大動脈轉位手術。該院已制定出從胎兒期密切觀察、出生後第一時間診斷、找尋合適時機及時治療的一體化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流程。

董念國(右一)爲患兒查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