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類似SpaceX這樣的民營公司能夠提供價格更低廉的飛船服務,爲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和人運,同時SpaceX的成功發射也使美國再次獲得了載人航天能力。此前,儘管圍繞將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交給私營公司這一做法爭議重重,NASA仍堅持與SpaceX合作,給予其多輪資金支持。

據外媒報道,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美國Sap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併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一級火箭。

飛船上搭載着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兩位宇航員,除此之外,還有一隻小小的恐龍玩偶。

根據NASA的直播顯示,“獵鷹9號”升空13分鐘後,助推器與火箭成功分離,落在名爲“當然我仍然愛你”的回收平臺上。之後船艙將使用自己的推進器,前往國際空間站,預計此次太空航行將持續約19個小時。

SpaceX有兩個回收平臺,分別叫“請閱讀指示”(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 )和“當然我仍然愛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船名來源於科幻小說《遊戲玩家》(The Player of Games)中兩艘星艦的名字。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說,這是向小說作者伊恩·班克斯(Iain M. Banks)致敬。

此次成功發射意義非凡——這不僅是航空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企業進行的載人發射,也意味着美國時隔九年後首次重啓載人航天任務,更開啓了一個將人類送往太空的新時代。

美國重啓載人航天

馬斯克在發射前接受CBS新聞採訪時表示,“我非常感謝NASA從一開始就對我們的支持,給了我們這家小公司一個機會。儘管原本我們成功的機會並不大,但現在我們做到了。”

此前,儘管圍繞將載人航天發射任務交給私營公司這一做法爭議重重,NASA仍堅持與SpaceX合作,給予其多輪資金支持。憑藉長期合作,曾一度瀕臨破產的SpaceX擊敗了美國航空巨頭波音公司。

而對於NASA來說,自從2011年7月21日,阿特蘭蒂斯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美國的載人航天時代就此落幕。此後,每當NASA要送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就不得不向俄羅斯支付數千萬美元,以搭乘其“聯盟號”飛船。

近年來NASA不斷推動太空飛行商業化,以降低成本,並刺激創新。類似SpaceX這樣的民營公司能夠提供價格更低廉的飛船服務,爲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和人運,同時SpaceX的成功發射也使美國再次獲得了載人航天能力。可以說,這是雙贏合作的成功典範。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感”貫穿了整個飛行過程:宇航員身穿由SpaceX設計製作的新一代宇航服,採用純白色一體化設計,兼顧顏值與安全性;龍飛船內部的大屏幕設計簡潔,支持觸控操作,與以往充滿各色按鈕的飛船相比,讓人耳目一新。

火星旅行不是夢

SpaceX載人項目的成功證明了新型商業模式的潛力。

早在2015年,馬斯克就宣佈啓動星鏈(Starlink)計劃。地球上空目前現存的衛星總量約爲1459顆,而Starlink計劃在近地1100公里左右的低軌道發射4425顆用於“衛星互聯網”通信的小型衛星,在300多公里的更低的軌道還將發射7518顆衛星,總量接近12000顆。二者共同“在太空中重建互聯網”。

目前SpaceX的Starlink入軌衛星總數達到420顆,Starlink也SpaceX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馬斯克的雄心不止於此。

SpaceX正在研製一種名爲“Starship(星艦)”的新型巨型火箭,儘管還處於建造原型的階段,馬斯克已經制訂了在2050年之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計劃。

探索太空的資金投入巨大,馬斯克則希望從降低太空運輸成本着手。SpaceX主要通過火箭的重複利用來降低發射成本,而Starship也是通過實現飛船的零部件以及火箭助推器等再利用來節省成本。只有火箭能像飛機一樣往返使用,才能實現大規模的人口運輸,從而實現太空旅行計劃。

儘管火星殖民之路依然漫長,但無論如何,SpaceX的本次成功發射已經拉開了商業載人航天巨大帷幕的一角。隨着科技不斷進步發展,也許未來的某天,人們真的能夠拿到火星旅行的車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