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同美劇《失落的房間》,這個房間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傳說這個房間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現在房間,其餘的物品都會神使鬼差般循蹤而來。

做人當知,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行事要爲善

治學應曉,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開卷必有益

●取 材/ Eyewitnessto War

2003年4月,美軍攻佔巴格達後,費盧傑便成爲這個國家最暴力的地區之一,位於被稱爲遜尼派三角的中心地帶。 薩達姆 ·侯賽因倒臺後,遜尼派武裝隨即以費盧傑爲中心開始了暴力騷亂、謀殺和爆炸襲擊,目標主要是聯軍部隊、伊拉克地方領導人以及伊拉克新政府的代表。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間,許多不同的美軍分隊輪流負責了該地區的安全工作。 事實證明,不管是他們還是伊拉克本地的警察和城市領導者,都無法平息遜尼派不斷沸騰的抵抗。 不僅如此,反抗力量還在不斷壯大,因爲伊瑪目和各部落酋長利用政府的軟弱,不斷煽動進一步的暴力活動。同時,費盧傑還是攻擊者在巴格達活動的中轉站。

與伊拉克人發生一些暴力衝突之後,美軍便只是偶爾冒險進入一下這座城市,以免加深當地人的憤怒情緒。然而,在2004年,聯軍兩次發動旨在摧毀費盧傑遜尼派抵抗武裝的大規模行動。第一次嘗試發生在2004年4月,但失敗了,導致聯軍在11月發動了一次規模更大、準備更充分的進攻。這次進攻成功摧毀了遜尼派叛亂武裝,但也給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費盧傑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巴比倫時期,它是 巴格達向西的 一條主要沙漠公路上的一個驛站。而今,作爲現代安巴爾省的一部分,費盧傑位於巴格達以西43英里的幼發拉底河上。在1947年以前,它還只是一個不重要的小鎮,但隨着商業的發展和工業的引進,2003年它的人口逐漸膨脹到35萬左右。費盧傑的面積約3平方公里,包含2000多個街區,城內建築大多是帶圍牆的四合院、公寓樓房和兩層樓高的混凝土房屋,這些建築由骯髒的街道隔開。這些街道,包括幾條寬闊的大馬路,呈網格狀排列,其中最寬的是10號高速公路,它有6條車道,貫穿市中心,長達兩英里。這條高速公路的南面是一些破舊的工廠,它北邊的房子則比較寬敞。費盧傑與當時伊拉克的許多城市一樣,每一個社區都有尚未完工的房屋、成堆的垃圾和破舊的汽車殘骸。諷刺的是,薩達姆·侯賽因倡導的新高速公路系統,居然忽視了費盧傑的重要性,從它旁邊繞過,導致其人口直線下降。

費盧傑擁有200多座清真寺,是遜尼派伊斯蘭教的一個重要地區中心,在薩達姆·侯賽因時代,民衆對復興黨表現出極大的支持。大多數居民奉行極端的瓦哈比教派,傳統上對所有外地人——指任何不是來自費盧傑的人——都懷有敵意。

在伊拉克,費盧傑因其仍然固守部族的傳統而享有“原始”的盛名。在薩達姆 ·侯賽因倒臺和伊拉克軍隊瓦解之後,有超過7萬名失業者流落街頭。由於沒有工作,也看不到未來,他們中的很多人容易被煽動而抵抗美國的佔領。後來的評估顯示,有1萬5千多人確實這樣做了。

2003年4月下旬,第82空降師2旅325空降步兵團1營,作爲對費盧傑及其周邊地區負責的第一支部隊,被委派到了那裏。4月28日晚,便有數百名居民不顧美軍的“宵禁令”,走上街頭,在聯軍駐紮的學校外面抗議聯軍在當地駐紮。美軍士兵們試圖用廣播公告驅散人羣,但失敗了。據該部隊稱,在學校內的士兵疲於應對來自抗議者的“有效射擊”。而當地居民則聲稱,事件中,82師的士兵向手無寸鐵的羣衆開槍。據報道,當晚共造成17名抗議者死亡,而美方無人員傷亡。這是導致2004年11月那場重大戰鬥的一連串事件中的第一起。空降兵部隊能夠在廣闊的地區施展拳腳,可在平息動亂方面卻未能取得有效進展。於是,2003年5月,它被 第 3裝甲騎兵團2中隊臨時替代,但很明顯,那裏還需要更多的部隊。

這個部隊就是 第3步兵師第2旅。它利用其在人數、機動性和戰場能力上的優勢來剷除叛亂分子,應對叛亂分子的游擊戰術,同時也爲伊拉克當地的民事和安全部隊提供支持。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做法”成功地減少了事件的數量,不過,費盧傑仍然十分動盪和危險。不幸的是,以利潤豐厚的合同和取消宵禁形式存在的“胡蘿蔔”,經常召來抵抗組織的進一步攻擊;而像第2旅那樣對通緝犯和私藏武器者進行大規模掃蕩的“大棒”則十分奏效。同時,通過重建基礎設施以安撫費盧傑人民的努力也在不斷取得成功。

費盧傑的抵抗武裝不同於越戰以來美軍遇到的其他武裝力量。這些人沒有統一的軍服,與普通民衆幾乎無法區分。他們在自己的家中訓練,沒有常用的目標基礎設施,如訓練營地或者基地;指揮和控制也很鬆散,通常沒有可以輕易攔截或利用的可察覺的指揮或通信鏈;戰爭遺留下來的大量武器和爆炸材料被他們用來武裝新兵和製造路邊炸彈。他們在瓦哈比教派伊瑪目的煽動下,暴力驅逐那些他們視爲異教徒的入侵者,以及與那些人合作的所有伊拉克人。許多清真寺成了他們儲存武器和爆炸物的武器庫,也成爲他們抵抗運動的安全避難所。宗教狂熱、高失業率以及家園被佔領所產生的仇恨,這些情緒結合起來,使得人們極易被煽動加入抵抗組織。這些人十分狡猾並且不懼怕死亡,是十分可怕的敵人。

圖3.進攻發起位置。2004年11月8日

11月8日凌晨,海軍陸戰隊的4個營和陸軍的2個營開始沿着一條寬闊的戰線向前推進。第7騎兵團2營和步兵第2團2營率先進入該市,他們迅速突破了幾個地方的鐵路路堤。陸軍工程兵部隊和裝甲部隊負責爲各區域內暫時陷入停頓狀態的海軍陸戰隊實施機動支援。陸軍的坦克和步兵戰車緊靠在街道的一側,爲另一側的車輛提供儘量大的掩護。從車上下來的士兵,掩護車隊向前開進,他們使用自動武器、狙擊手,掃蕩周邊的建築物,消滅那些試圖伏擊車輛的抵抗分子。通常的情況是,步槍手將敵人的確切位置提供給坦克或裝甲車,然後坦克或裝甲車使用它們的火炮消滅目標。 部隊後方的裝甲車同樣爲向前挺進提供掩護,由於它們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有所增加,所以它們的射擊仰角要高於前方裝甲車輛,因爲坦克主炮有一定的俯仰限度。 火炮、迫擊炮和空襲用來消滅大量的頑固的抵抗勢力。工程兵和裝甲兵用來強行排除大量障礙和路障。步兵則只在坦克撞穿牆壁或專業士兵用炸藥打開缺口後進入房屋。海軍陸戰隊使用傳統的小股兵力機動滲透戰術,來接近並消滅敵人,這種戰術比陸軍慢得多,而且經常讓抵抗分子逃脫或轉移。不過,總的進展是平穩而迅速的,陸軍裝甲部隊撕開敵人的防線,隨後的步兵和海軍陸戰隊員,清除每一座建築,確保繼續向前挺進。到下午,他們已經攻佔了火車站,西面進入了Dubat和Naziza區,東面進入了Askari和Jolan區。士兵們佔領了西北方能俯瞰城市的公寓大樓。部署在那裏的重型武器爲攻擊部隊提供了良好的火力掩護。伊拉克部隊也參與了這次襲擊,他們積極而順利的行動,也卓有成效。

激烈的巷戰持續了三天多,直到聯軍到達城市南部邊緣的耶拿線。戰鬥中,超過300名叛亂分子投降,其中許多人是被包圍在一座清真寺裏。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士兵在民房和清真寺內發現了數以千計的AK-47、RPG反坦克火箭、迫擊炮彈和簡易爆炸物。這讓美軍指揮官十分擔心,一旦攻擊離開,潛伏的叛亂分子極有可能會出來繼續抵抗。

當聯軍於11月15日抵達耶拿線時,他們立即掉頭向北展開,開始重新清理建築物。陸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被分散成連隊、排和班,以徹底搜索隱藏的叛亂分子和物資存放窩點。清剿是系統性的,需要高度提防抵抗分子佈設的陷阱。努力沒有白費,更多的武器和炸藥被發現。11月16日,聯軍宣佈費盧傑已經安全,儘管搜查和掃蕩行動仍持續了幾個星期。

戰鬥中,共有38名美軍士兵和6名伊拉克士兵陣亡。 美軍死亡人數中有 3人是非戰鬥損失 。至少還有275名美軍受傷。但他們在阿爾法傑行動中,擊斃抵抗分子1200至2000名,俘虜1000至1500名。

後續情況

費盧傑城的大部分地區因這次行動而遭受重創。 超過 60% 的建築被毀,有 20% 被徹底摧毀,另有 60 座清真寺遭到嚴重破壞。 這次行動及其造成的破壞,徹底激怒了伊拉克的遜尼派少數民族。 抵抗活動在全國各地激增,隨後又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2005 年 1 月伊拉克組織的那場重要的選舉中,遜尼派的投票率很低,但在 2005 年 6 月和 12 月,遜尼派的投票率又有所回升。

作爲聯軍和伊拉克部隊全面奪回費盧傑行動的一部分,戰鬥期間,伊拉克政府和聯軍向該地區派出了醫療和重建小組,帶來了14輛卡車的醫療用品和人道主義物資。由於軍事行動,他們無法進入費盧傑市,被轉移到了周圍的村莊,那裏的數萬名費盧傑居民已在戰鬥開始前撤離。與此同時,伊拉克和聯軍還使用擴音器、傳單和口口相傳的方式,搜尋仍在該市的需要醫療救助的平民,併爲他們重新開放了費盧傑綜合醫院。

戰鬥結束後,聯軍進入了整體行動的第二個階段,即重建費盧傑因戰爭而受損的基礎設施,爲該市建立新的民主政府和安全部隊。消滅抵抗分子只是確保城市居民安全的第一步。

12月中旬,費盧傑原住居民獲准返回,開始了緩慢的重建進程。爲防止 抵抗 分子重新進入該市,人員進入控制的極爲嚴格。雖然抵抗分子零星和隨機的暴恐活動有所抬頭,但抵抗分子對費盧傑的控制已被摧毀,費盧傑行動也爲那些公開蔑視伊拉克新政府的城市起到了警示作用。

回顧檢討

截止到 2004 年 11 月,駐伊拉克的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摸索發展了大量的作戰戰術、技術以及城市作戰技巧,並把他們提煉成一門科學。 許多 —— 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話 —— 軍官和士兵都是 2003 年 3 月和 4 月首次進入,以及隨後佔領伊拉克的老兵。 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有固定的城市作戰理論,並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應用和修改。 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戰鬥中也有自己的風格。 兩支陸軍特遣隊都會依靠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萊德利戰車的機動性、火力和防護力,在通往市內目標的途中,一路迅速攻擊並摧毀叛亂分子的陣地。 陸軍士兵會毫不猶豫的夷平一座在他們佔領前有敵方火力的建築物。 少數情況下,他們還會毫不猶豫地摧毀了那些僅僅被懷疑有叛亂分子的建築。 相比之下,海軍陸戰隊則傾向於使用車載的步兵來攻擊和清除建築物內的敵人。 但他們會呼叫坦克和其他戰車進行直接火力支援,只有在攻擊受阻時纔會呼叫間接火力支援。 海軍陸戰隊還有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系統全面的清剿城市中的每一棟建築物,尋找那些漏網的或仍然隱藏的叛亂分子。 隨着這些分歧不斷顯現,兩軍的戰術協同有時會變得緊張,而且陸軍相比於海軍陸戰隊更甚。 通訊設備和通訊程序的不同,有時也會妨礙兩軍協同對接。 然而,兩軍克服了組織上的摩擦,並在擊敗費盧傑叛亂方面進行了良好的合作。

來自空中和火炮的重武器火力被有效的使用,以徐進彈幕的方式掩護地面部隊行動,並摧毀抵抗分子的工事。一些重要建築和清真寺,如果有條件的話,會得以倖免,但當抵抗分子在行動中使用這些建築時,它們也會遭到攻擊。精確制導彈藥和出色的火力支援通信系統,確保了火力打擊的快速、準確、致命。

考慮到局勢的複雜性,我們認爲阿爾法傑行動的情報工作是出色的。各情報機構和平臺有效地利用了前幾周和前幾個月的大量蒐集的情況,準確地描述了城市的形勢,並將這些信息傳播到最低的基層的官兵。戰鬥開始後,這些情報迅速轉化成獲取目標和評估抵抗分子作戰能力和意圖的資源依據。

事實證明,伊拉克部隊有能力在聯軍內合作行動。儘管他們的作用有限,但他們確實襲擊了一些關鍵目標,比如清真寺,從而避免了美軍這樣做而引起的廣泛恐慌。伊拉克輕裝部隊也在戰鬥中,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進行了有效的戰鬥。

抵抗分子曾希望 在費盧傑製造大量聯軍傷亡 ,但他們沒有得逞。美國和伊拉克軍隊有效瓦解了抵抗分子的戰術,他們沒有如抵抗分子所想的那樣衝到市中心被分割包圍和零星消滅。相反,他們在進入下一個建築之前,對每座建築和進入通道都進行了清理和安全確認。此外,一些美軍和伊拉克士兵始終保持在攻擊隊伍後方,以阻止抵抗分子重新佔領以前被清除的地區。明確的任務分區和良好的通訊爲這一行動提供了便利。

聯軍在費盧傑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使用裝甲車輛,即M1A2 艾布拉姆斯坦克 。艾布拉姆斯坦克能夠承受巨大的攻擊並能持續保持運行。很多情況下,這些坦克承受了來自RPG-7反坦克火箭的多次打擊,但它厚重的裝甲仍未被穿透,即便是當量更大的簡易炸藥也無法將其炸燬。同時,美軍使用的戰術也彌補了坦克在城市作戰中固有的缺陷。行動中,兩輛坦克一組,互相掩護,同時,其他坦克在後方保持一定距離提供支援。布拉德利戰車也使用了同樣的戰術,儘管他們的裝甲遠沒有那麼強大。海軍陸戰隊將他們的坦克分散開,以直接支援步兵,並且以這種久負盛名的戰術,系統地摧毀了敵人堅固的防禦工事。與之不同,陸軍各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他們使用重型裝甲直接炸燬城市,摧毀敵人的防禦,引導攻擊向前。這使得步兵可以快速推進,並清除他們的區域,確保快速取得勝利。

費盧傑之戰是一場令人震驚的勝利,在這種規模和強度的城市戰鬥中,傷亡率是歷史最低的。阿爾法傑行動的成功充分說明了美軍專業性強、訓練水平高超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之間團隊合作緊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