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这种声音蒋方舟很快给出了回应:清华降分的政策又来很久了,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被破格录取的人,她绝对没有用不正当的手段,也没有侵占他人的名额。然而,人们对于蒋方舟的评价就随着她被清华录取而变得微妙起来。

引子

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女中豪杰,比如蔡文姬、钟无艳、李清照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蔡文姬悲苦的一生更是给她的才气笼罩上了一层哀婉的气息,她所做的《悲愤诗》更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然而,就像《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中所说的:“才情百巧斗风光,却笑雕花刻叶忙。” 历来的文人墨客对于忙碌于平凡生活的普通人多少带着一点看低的意味。

其实人各有命,没有任何人的一生可以说顺风顺水毫无波澜的。起起伏伏、跌跌荡荡才是人生的真谛,体会了人生五味,才算是真真正正地活过一番。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小人”,他们或对我们刻薄讽刺,或对我们恶语相向,或不停地批评打击。

我们还会被无数人误解,被无数人看低。然而,一旦人们因为这个挫折就此倒下,从此失去了自我,再爬起来就仿佛是不可能了。

因此,“保持初心”变得至关重要,无论我们的外在接触了多少杂质,只要内心一如既往,就仍然有重新起航的机会。如何在浮华世界里保持本心,就变成了人们不断探寻的问题。有一个女孩子,清华降60分将她录取,而她毕业后却频频上综艺节目,坦言只为赚钱。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

1999年时,年仅九岁的蒋方舟第一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她当年创作的第一本散文《打开天窗》令我国文学界哗然一片。从此,蒋方舟的人生就被贴上了“才女”、“神童作家”的标签。甚至连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看完蒋方舟的作品后都不由自主地感叹:“写得太好了!”的确,从这本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年仅九岁的蒋方舟便显出了过人的才华,她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刻的个人意识,以稚嫩却又发人深省的口吻讲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然而,天才总是悲剧的。自从发表了这本书以来,蒋方舟从小学三年级起就没有再放过任何一个寒暑假。她觉得:只有自己不断写书,才不会被人遗忘。因此,为了满足大众对她的期待,她只好沉迷于创作。的确,创作给她带来了无数的荣耀与价值,面对这样的诱惑,年纪九岁的一个小女孩是无法抵挡的。终于有一天,这位“神童”崩溃了。在学业和写作的双重重担压迫下,蒋方舟坐在阳台的栏杆边上嚎啕大哭,并反复和父母说不想再继续上学。看到这样的女儿,蒋方舟的母亲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此次以后,蒋方舟在学校中获得了不需要在写作业的特权。她终于有时间潜心写作,作品越来越多,在杂志上的专栏也越来越多。人们好评如潮,不断地激励着蒋方舟。世人的夸赞和恭维令蒋方舟“膨胀”起来,她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配得上人们对她“神童”的称号。甚至还在臆想自己不需要参加高考就可以被知名学府争相录取。凭借这种想法,蒋方舟可以说完全放弃了自主学习。她每天只是沉迷于小说和电影,再也无心念书。直到在高二升高三的分班考中,她的数学成绩只有五十多分才令她突然惊醒。她开始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于是终于收心高考。

好在还有一年的时间,经过蒋方舟一年的努力,蒋方舟的成绩终于追了上来。然而,这样的成绩对于进入蒋方舟心中理想的学府还有不小的距离,于是她开始寄希望于通过自主招生降分进入高校。她花了三个月才完成了自己材料的整理。好在功夫没有白费,2008年的时候,蒋方舟以降分60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

然而,人们对于蒋方舟的评价就随着她被清华录取而变得微妙起来。不少人认为从前的天才作家还是没能抵住名利的诱惑,她使用的这种手段对于其他人十分不公。对于这种声音蒋方舟很快给出了回应:清华降分的政策又来很久了,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被破格录取的人,她绝对没有用不正当的手段,也没有侵占他人的名额。自此,尽管蒋方舟从上大一时起就担任了《新周刊》的记者,后来又升值为了副主编。人们对她的印象依旧停留在“破格录取的昔日神童“。有人评价她“九岁是天才,十五岁是才女,二十五岁就是普通人了。”

结语

为了反思自己,蒋方舟选择了沉寂、学习一段时间。她独自一人去往东京生活,几年后再度归来。这一次,她是为了声援一个遭到侵害的女孩。罪人得到了惩罚,然而网络上中伤他人的网民没有,一些人不断地攻击蒋方舟。然而,对于质疑和攻击的声音,蒋方舟表示自己从来不后悔自己的举动,只是悔恨自己的软弱。

如今的蒋方舟已经年过三十,她对于自己的未来依旧充满信心。的确,失败不可怕,跌倒也不可怕,这些经历只会令你明白你到底想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只要我们能怀着初心再出发,一定能遇到更美好的下一段旅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