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初,信安縣併入益津縣,後益津縣又併入霸州,世祖至元二年,復置益津縣,屬大都路霸州,同年保定縣併入益津縣,四年復析置。1913年霸州降爲霸縣,1914年順天府改爲京兆特區,仍轄霸縣,1928年屬河北省。

霸州市,地處河北省冀中平原東部,位於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是河北省由廊坊市代管的縣級市,面積801平方公里,轄7鎮、5鄉、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2個辦事處,總人口63萬。

霸州,春秋戰國時期屬於燕國,秦時屬於廣陽郡。西漢永光三年(前41年),在今霸州市境東北部置益昌候國,屬幽州涿郡,到東漢初即廢,併入安次縣,直至隋代,主要爲安次、方城兩縣分轄。
唐代,析安次、固安兩縣地置武隆縣,後改爲會昌縣,又改稱永清縣,屬幽州范陽郡。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元年,永清縣被契丹所佔,後周世宗克復其南境益津關,在此置霸州,並另置永清縣。
《大明一統志》:後周始立霸州,“留其將韓令坤守之,以示雄霸之義。”
宋景德二年,改名信安軍,景佑二年,永清縣併入文安縣。金大定七年,信安軍降爲信安縣,大定二十九年,在益津縣置益津關,併爲州治,信安、益津二縣此時均屬中都路霸州。元初,信安縣併入益津縣,後益津縣又併入霸州,世祖至元二年,復置益津縣,屬大都路霸州,同年保定縣併入益津縣,四年復析置。

明洪武初年,廢益津縣併入霸州,洪武七年,保定縣併入霸州,十三年復析置。霸州治如故,先隸北平府,後改屬順天府。清時,霸州繼領文安、大城、保定三縣,雍正六年,霸州不再領縣,轄境與今霸州相近,屬直隸省順天府。
1913年霸州降爲霸縣,1914年順天府改爲京兆特區,仍轄霸縣,1928年屬河北省。建國後,霸縣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年,永清、固安兩縣併入霸縣,改爲天津市管轄。1961年,復置永清縣,1962年,復置固安縣,永、固、霸三縣改屬天津專區。1970年天津專區改稱天津地區,1973年改稱廊坊地區,1989年爲廊坊市,霸縣屬之。1990年2月,霸縣升格爲縣級霸州市。

霸州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京九鐵路、津霸鐵路、大廣高速、津保高速、廊滄高速、106國道、112國道及省幹道縱橫交錯”,霸州高速軌道交通快速發展,津保高鐵已建成通車,京霸城際即將動工,首都新機場南高速與機場同步建設,霸州已進入“高鐵時代”,對外聯通更加便捷高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