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在今年一月份在国内上映。我忍不住又走进影院,重温这部经典。这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犹太民族遭到纳粹迫害时,一位犹太父亲想尽办法避免儿子受到伤害,不让儿子看到残忍的真相的故事。同时这也是一部需要沉浸心,认真看的电影。因为,如果你只看前边半小时,你会认为男主圭多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嬉皮骗子。到了后半部分你就会笑着笑着哭出来。父爱如山,为孩子抵挡风霜雨露。

早期的圭多,风趣幽默,虽然有点像骗子。但是是真的喜欢女主多拉。想方设法,去偶遇多拉,一句谦逊礼貌的“早安,我的公主”让多拉惊喜不断,意外连连,也留给多拉深刻印象。在圭多与多拉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家庭困扰,终于在一起。一转眼,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圭多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多拉说“早安我的公主”,可以说多拉嫁给了一个把自己当公主的真爱,幸福不过如此。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更加严峻,战争一触即发。街道的店铺上大多张贴这“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孩子继承了圭多的聪明才智和机灵能动,喜欢问为什么。圭多告诉他:那是店家的喜好,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我们的书店门口张贴谁谁谁不能入内。圭多不想孩子这么小就处在担心害怕和焦虑当中,希望孩子过得无忧无虑。

终于有一天纳粹带走了圭多、儿子与圭多的叔叔,送到了坦克制造厂。健康的青年人会被要求做劳力。而体力不支的青年人、老年人和小孩会被直接杀害,用来制造香皂或者纽扣。极度的残忍,是现在的我们不敢想象的画面。

圭多也同样不想让儿子受到迫害,就让儿子白天藏在黑屋子,告诉儿子他们是在捉迷藏,还是积分制的,只要拿够多少积分,就可以回家,并且奖励一辆坦克车。每天艰苦的做完工回来,即使满身疲惫,还是配合儿子玩游戏,告诉儿子今天又获得多少积分。屋子里的工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差,晚上回来的人越来越少。儿子总是坐在水泥床上,望着门口,等着父亲回来。

后来圭多遇到一个认识的军医,在军医帮助下,圭多到工作相对轻松的餐厅做工,把儿子混在军人孩子当中。告诉儿子,这是另一种游戏,儿子不能说话,就可以吃好吃的饭菜和甜点,并且得到积分。有一天圭多给小孩子送到,儿子看到爸爸太激动,张口说出了犹太语。被同行的侍从听见,认为一群小孩里有犹太人,跑去举报。圭多急中生智,教所有的小孩说犹太语,蒙混过关。当然圭多也收到了严厉的处罚。

反法西斯联盟军终于赶到殖民地,纳粹党仓皇逃窜。圭多把儿子又一次藏在柜子里,自己去引开到处放枪的纳粹军。革命胜利了,圭多却再也没有回来。儿子也坐上心心念念的反法西斯军队的坦克车,跟着妈妈安全回到家。电影的最后是儿子独白,“这就是我的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我的生命。”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导演以一部喜剧的形式,简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电影刚开始的欢乐搞笑恍如隔世,最后都是泪流不止。父亲为孩子编制一系列的故事和规则,不让孩子内心从小被恐惧笼罩,在这昏暗的年代,给予孩子最后的亮光。最后的一声枪响,永远带走了孩子的父亲,也久久地回荡在观众心中。这就是父亲,为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