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紹興市越城區,魯迅中路上有一家“三味書屋”,就是魯迅先生從十二歲到十七歲時讀私塾的地方,就在都昌坊口。但是魯迅並沒有把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稱爲“他的樂園”,通過溜到後園的戲耍,學生趁機偷樂的小故事,使三味書屋充滿諧趣。

不知小時候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是否還記得呢?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魯迅先生文筆下的“三味書屋”現在是什麼樣子~

在紹興市越城區,魯迅中路上有一家“三味書屋”,就是魯迅先生從十二歲到十七歲時讀私塾的地方,就在都昌坊口。這是街邊的牌坊,上面兩個字,德鄰。翠竹虛心有節,君子樸實無華。

魯迅的老師壽鏡吾是一個方正,質樸,博學的人,爲人和治學精神都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壽鏡吾在三味書屋坐館教書六十年,房屋建築,周圍環境,室內陳設,都保持着當年的面貌。

壽家臺門是壽鏡吾的祖父在嘉慶年間購置的,前面是小河,架着石橋通行,西邊竹園,整幢建築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三味書屋就在壽家臺門的東邊廂房。壽鏡吾對魯迅說過: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

這個門上懸匾儒林模範,還有一幅對聯。

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首尾達六年之久,這邊一切保存的十分完好。從一扇黑油的竹門景區,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屋子裏,還是舊式的客廳,學生的座位十一個。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到三味書屋瞻仰,寫了一首詩,我亦甘爲孺子牛,橫眉敢對千夫怒。三味書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臘梅樹。魯迅的詩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表達了他對千夫所指的滿不在乎,對貧下階層的關懷。

這裏有臺斗門,有大堂前,座樓,小堂前,臥室,書房等等建築。第一進就是臺斗門,懸掛着一個匾額,寫着文魁兩個字,這是壽鏡吾的兄長懸掛的,在光緒二年中舉人,用來光耀門楣。

一九一九年底,魯迅舉家北遷,最後一次告別了故鄉。此後周家新臺門屋宇多爲朱姓拆建,但魯迅家的主要部分和廚房幸得保存,建國後經修繕恢復了舊觀。這就是魯迅故居了。

第二進是大堂前,是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聚會的地方。有一副對聯,品節泰山喬嶽,襟懷流水行雲。後面還有對壽鏡吾德行言論的讚頌一副,道德嘉謨見風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這個就是三味書屋了。三味的解釋,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宋代李淑邯鄲書目裏面有解釋,詩書味之太羹,史爲折俎,子爲醯醢,是爲三味。所以三味可能從這裏來。

有一副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這個是小堂前,這裏是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退堂屏額上掛着一塊匾,重遊泮水,這是壽鏡吾中秀才的第六十年,去世前的一年,侄兒送來祝賀的。

這個就是臥室了,看看古色古香的紅木傢俱,紅木牀,櫃子,還有桌椅,架子牀,衣櫃,箱櫃,木躺椅,衣架等物。每年壽鏡吾只收八個學生,教學收入有限,但教學質量比較高。石板鋪地的房間,光線也不錯。

魯迅住的房間,也是木架子牀,還有蚊帳,邊上有桌子椅子板凳,窗戶採光也好,下面有痰盂,鋪着石板的房間,一塵不染,在當時的魯鎮,算是收入不錯的人家了。魯迅給父親買藥,出入當鋪,後來家道中落。

這個還是臥室,衣架,衣櫃,板凳,擺放的整齊有序。魯迅認爲三味書屋,是全城最嚴厲的書塾。但是魯迅並沒有把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稱爲“他的樂園”,通過溜到後園的戲耍,學生趁機偷樂的小故事,使三味書屋充滿諧趣。

還有老先生的木躺椅,有桌子,都是實木的,紅木檀木的,雖然歷經歲月滄桑,依然堅固結實耐用,牆面也是粉刷過的,地板鋪的平整。魯迅在三味書屋受到了嚴格的教育,爲以後走上文壇打下基礎。

這個就是廚房了,有面甕,米缸,水缸,還有醋缸,酒缸,鍋碗瓢盆,杯盤碗盞,筷子等等。有點像宰相劉羅鍋家的廚房,採光也很好,擺放的井然有序,魯迅在故鄉一文中,對這裏有過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