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位寶媽前不久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在女兒小學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鋼琴興趣班,這麼多年來,雖然女兒的琴技並沒有太大的長進,但是她在彈鋼琴的時候,那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喜悅之情是掩蓋不了的。其實不然,所謂的“無用”,只是從功利的角度上去判斷,這件事情給個人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比不上前期投資,但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看,拋去功利心,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報興趣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很有可能惠及孩子的一生。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本身就對興趣班不怎麼感興趣,天天嚷嚷着不學了,這時候家長是否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放棄興趣班?

其實關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孩子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們無法早早地下定論,讓孩子放棄興趣班亦或者堅持興趣班,我們只能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作出最後的決定。

首先家長們要明確的一點是,孩子很多時候報興趣班,是“無用”的,報興趣班的孩子千千萬,但最終能夠成爲人中龍鳳的,卻是鳳毛麟角。如你所見,郎朗、羽生結弦、科比,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你又怎麼能夠確定,自家的孩子一定能夠長江後浪推前浪?

這麼說來,報興趣班似乎是沒有必要的,但這也未必太過於武斷。的確,人生中很多看似重要的事情,其實都是無用的,那這是不是代表着,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做了呢?其實不然,所謂的“無用”,只是從功利的角度上去判斷,這件事情給個人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比不上前期投資,但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看,拋去功利心,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報興趣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很有可能惠及孩子的一生。

有位寶媽前不久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在女兒小學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鋼琴興趣班,這麼多年來,雖然女兒的琴技並沒有太大的長進,但是她在彈鋼琴的時候,那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喜悅之情是掩蓋不了的。現在女兒升上了高中,房間裏堆滿了習題冊,但是家裏用來放置鋼琴的那一角,卻始終都是乾乾淨淨的。每次看見女兒彈琴的時候,心中的煩悶就一掃而光了。她曾經問過女兒,爲什麼堅持彈鋼琴這麼多年,女兒的回答是:因爲彈鋼琴是唯一一件能讓我找回自信和快樂的事情。

孩子的世界往往沒有成人這般功利,他們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繼續堅持下去的標準是:這件事情能不能讓我快樂,如果能的話,那麼即使有再多的阻礙他們也會繼續堅持下去。由此看來,所謂的“無用”,只是針對外人而言,對於孩子自己來說,有些“無用”的東西恰恰是最有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