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老友孟浩然沿着長江,前往揚州遠遊。

孟浩然去揚州做啥呢?我們大膽猜測一下,可能是去觀賞美景的,因爲這個時間,揚州的瓊花要開了。

瓊花長什麼樣?

瓊花

屬於忍冬科莢蒾屬 半常綠灌木。其花型奇特,聚傘花序集生成傘房狀花序,中央爲兩性可孕花,邊緣爲大型白色不孕花,常爲八朵,故又稱聚八仙或八仙花。瓊花花開4月,潔白輕盈,微風坲過,宛如羣蝶起舞。果實鮮紅豔麗,成熟於9月,宿存之冬,經久不落。

瓊花

瓊花的花

瓊花的果實

還有一種叫八仙花,是繡球的別名,爲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繡球與瓊花的區別在於:花序不同,繡球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或頭狀,以不育花爲主,而瓊花僅周圍一圈不孕花;花期不同,繡球比較晚,在夏季6-8月;花色不同,瓊花花白色,繡球花色豐富,從粉紅、粉紫、淡藍到藍紫都有,因爲土壤的酸鹼度會讓繡球“變臉”,酸性土壤偏藍,鹼性土壤就偏紅,即使長得相當靠近的兩株,顏色也可能完全不同,一隻球上同時出現紅和藍也是正常的事。

花色豐富的繡球

此八仙花非彼八仙花,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會變臉的八仙花——瓊花。

探尋古瓊花之謎

我們所觀賞的瓊花,和孟浩然可能看到的瓊花,長得一樣嗎?

作爲中國特有的名花,瓊花究竟是何時在中國出現的?

古今大部分學者認爲,漢代在揚州就有瓊花並建“瓊花觀”之說純屬子虛烏有,隋煬帝爲賞瓊花而巡幸江都也是小說家之言。關於瓊花的記載,最早見於唐代呂岩所作《沁園春》,其中有“見一花九朵,類玲瓏玉郢,錯落瓊杯”的句子。據詞中所詠,古瓊花由九朵大花構成,但今日所見之瓊花僅由八朵花構成。因爲這一記載,導致瓊花的真容一直困擾着古往今來的人們。

而瓊花這種叫法,有記載的最早出現在宋人王禹偁筆下。王禹偁於北宋至道年間任揚州太守,曾作《后土廟瓊花》詩,其序雲:“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謂之瓊花,因賦詩以狀其異。”不過從中可以看到,瓊花之名在王禹偁記錄之前就已經流傳民間。

曾與瓊花有過零距離接觸的宋人鄭興裔,也爲此專門寫了一篇《瓊花辨》,他說瓊花與聚八仙有三種不同之處:花的大小與顏色、葉形質地以及是否有香味。其中香氣的有無是最主要的區別。另外,據宋人描述,瓊花多爲九朵花圍繞花蕊,而聚八仙只有八朵,這也是兩者的另一不同之處。由此可知,曾親眼目睹過瓊花的宋人對瓊花與聚八仙的區別是很清楚的,且認爲瓊花比聚八仙珍貴得多,難怪在宋人張翊的《花經》中,瓊花被評爲“二品八命”,而聚八仙只是“六品四命”。

然而,僅據宋人的文字描述,我們仍未能真正認識瓊花的真面目。幸好宋代畫家曾繪過不少《瓊花圖》,其中一部分尚留傳至今。如宋人韓佑的《瓊花真珠雞圖》繪瓊花一枝,錦雞兩隻,雄者立於石上,雌者立於地下。瓊花樹葉色翠綠,花色潔白。仔細端詳,可以發現樹上的瓊花多爲一花九朵,確與聚八仙不同。

南宋韓佑《瓊花真珠雞圖》

絹本設色

重慶市博物館藏

在傳世不多的瓊花繪畫中,今揚州博物館藏有一珍貴扇面石刻,由清人阮元、完顏麟慶、陳朗齋合作完成,繪九朵構成之古瓊花,上題“瓊花真本”,殊爲難得。扇面由陳朗齋臨摹,完顏麟慶題跋,阮元題識。由題跋可知,石刻扇面中所繪瓊花形象來自於一本鈐有祕殿珠林藏印的“瓊花真本”繪畫。因該畫屬宮中之物,完顏麟慶不敢私留,才請好友陳朗齋按圖臨摹,阮元題識,他自己題長跋留念。

此外,題跋中還提到完顏麟慶準備日後將此“瓊花真本”嵌入揚州瓊花觀中,因爲瓊花觀正是那株舉世無雙的古瓊花的栽植之所。這三位清代名人由探尋瓊花真容而結緣,儘管沒能查到“瓊花真本”石刻的真正資料來源,但他們孜孜不倦的治學態度和老而彌篤的深情厚誼,更爲其增添了幾分珍貴。

“瓊花真本”拓片 揚州博物館藏

揚州瓊花觀

最終在植物學界,古今瓊花之謎被揭開。植物學家認爲揚州瓊花觀的那株古瓊花就是現在的聚八仙,而石刻中記載的瓊花只是聚八仙種系中的“單株差異”或“突變品種”,所以纔會出現九朵花圍繞花蕊的情況。因此,古瓊花就是今日的聚八仙。

雖然沒有找到記載中九朵古瓊花,但瓊花之美卻穿越千年而經久不衰。瓊花不以豔色迷人,不以濃香醉人,卻以盎然的文氣和洗滌濁塵的品德動人。經歷千年風霜之後,瓊花已經變成一種精神和氣節的代名詞,融入揚州城的歷史文脈之中。

瓊花文化

瓊花觀賞價值極高,北宋詩人韓琦對瓊花表達了高度讚美,詩人讚歎道“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年年後土祠,獨此瓊瑤貴。”韓琦將瓊花置諸四海,瓊花麗質天生,以其清幽絕倫在萬花叢中獨領風騷。“扶疏翠蓋圓,散亂真珠綴”,這一句描寫了瓊花樹大花繁,花色瑩潤如珠的外貌特色。“不從衆格繁,自守幽姿粹。嘗聞好事家,欲移京轂地。既違孤潔情,終誤栽培意。”詩人舉出瓊花曾被兩次移植的例子來說明瓊花高潔清幽不與世俗同流的可貴品質。

歐陽修任揚州知府時在瓊花旁建瓊花亭一座,題匾“無雙亭”,並做了一首《瓊花》詩:“天下侍女號飛瓊,不識何年謫廣陵。九朵仙風香粉膩,一團花貌玉脂凝。名聞琳館無雙心,心在瑤臺第幾層?肯使落英沾下土,飄飄應是學飛昇。”歐陽修的這首《瓊花》詩,將瓊花比作下凡的飛瓊仙子,卻不知仙子何時來到廣陵。詩人用仙子比瓊花,賦予了瓊花神祕性,凸顯了瓊花的高貴仙質。

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在瓊花旁建“無雙亭”

宋代至今,大量的瓊花藝術作品問世,不僅包括詩詞,還有戲曲、繪畫等,瓊花成爲了百花譜中清幽高潔、忠貞不二的名花代表,在10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

李聖和《揚州瓊花圖》

喻繼高 《瓊花聚仙》

瓊花的園林應用

瓊花樹態清秀,春可賞花,秋可觀果,且花期、果期都很長,葉形也很美麗,是葉花果俱佳的優良觀賞花木。在建築物四周、草地、林緣配植,或在道路邊、假山旁孤植、叢植、片植均可。因其比較耐陰,也可植於建築物北面或林下,是很好的耐陰花木。瓊花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園林綠化的好樹種,值得在城市園林綠地中推廣應用。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雲津橋旁的瓊花

瓊花樹形呈張開的傘形,可以孤植於草坪上單獨觀賞,花朵在植株上由低向高輻射狀分佈,呈現出“疑是八仙姑皓月,羽衣搖曳上雲車”的景觀。

崑山亭林園的玉峯瓊花

瓊花觀 文杏樓瓊花

瓊花觀 聚瓊軒瓊花

大明寺 瓊花與“印心石屋”碑、棲靈塔相鄰

鑑真紀念堂前西側瓊花

揚州平山堂前西側瓊花

參考文獻:

1. 宗蘇琴. 繁華落盡見真淳 探祕《瓊花真本》. 中國藝術.2017,10:86-89

2. 吳濰嘉. 揚州瓊花文化探析. 文學教育. 2013, 01:17-19

3. 金飈, 何小弟. 揚州瓊花及其在城市林業中的應用. 城市林業,2004,2:56-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