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師周啓祥

《二十四史 晉書》曾記載:當時天下荒亂,百姓餓死,晉惠帝司馬衷問:“何不食肉糜?”

類似的笑話不只是古代有,現在也經常發生。沒經歷過苦難捱餓日子的孩子,聽長輩講起過去喫不飽飯的情景,他們是理解不了的,有的就問出這樣的話。

醃製風味食品的來歷

不用扯太遠,四十年以前,無論城鄉的普通老百姓家庭,一個月能喫上幾次肉呢?

在從古至今漫長的年代裏,沒有電、沒有冰箱、沒有冷櫃,老百姓想出來很多儲存食物的方法,比如燻幹、曬乾、醃製等,於是在各地誕生了很多醃製的風味食品。

記得小時候,住在山區的山村裏,家裏七口人,父母養活着我們五個孩子。除了上班,每年爸爸媽媽都辛辛苦苦的養一頭大肥豬,到了冬天,差不多在元旦前後的時候,村子裏很多人家開始殺年豬。

那段時間是孩子們最開心最快樂的日子,因爲可以喫上豬肉了。殺年豬,也預示着離過年不遠了。

雖然殺了豬,媽媽是不捨得喫太多的,除了過年喫一些和偶爾給全家人打打牙祭之外,過了年就把剩餘的豬肉用鹽醃起來,也有時候燜在豬油罈子裏,留作夏天喫。

東北地區不做臘肉、燻肉,酸菜、鹹菜喫得多。秋天醃上一缸酸菜,酸菜主要是冬天喫;醃上很多種鹹菜,黃瓜、蘿蔔、辣椒、芥菜、芹菜……很多種,可以喫上一整年。

各地豐富多樣的醃製風味食品

鹹菜:鹹菜是幾乎不分地域,在很多地方都有的一種傳統食品。種類豐富多樣,也讓很多人從小養成了喫鹹菜的習慣,個別人甚至到了沒有鹹菜就喫不下飯的程度。

可見,人們對從小養成的跟喫有關的習慣有多麼依賴,習慣一旦養成有多麼難改。

明知道不好,明知道有害,就是要喫。

酸菜:酸菜最初只是北方人喜歡的食物,現在由於交通便利,人員流動增加,很多地方的人也都喜歡上了酸菜,酸菜魚可以說是喫遍了全國。

酸菜不是靠簡單的醃製,而是利用發酵的方法制作出來的,還好一些,起碼含鹽量沒有那麼高。

燻肉:比較正宗的燻肉是加入一些如花椒、茴香等調味料,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製作的食品。主要利用慢火熏製而成。最初流行於四川、貴州、湖南、廣東一帶,慢慢在很多地方流行起來。

傳統的民間燻肉,沒有那麼複雜,只是把肉吊起來,用柴火點燃的煙燻烤,使水分降低,達到風乾狀態,可以長時間保存。因爲具有特殊的口感和味道,得到人們的喜愛。

臘肉:臘肉是在醃肉的基礎上,再經過烘烤製作而成的食品。

醃製風味食品的健康風險

亞硝酸鹽和苯並芘

醃製食品在醃製過程中產生了亞硝酸鹽的成分,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或者經常食用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熏製食品因爲火烤和熏製的過程,還會產生致癌物苯並芘,都對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鹽分嚴重超標:用鹽醃製的食品,食鹽的含量要達到很高的濃度,才能夠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達到長期保存食物的目的。

食鹽量超標,原本已經是我國居民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常喫醃製食品只能加大食鹽的攝入量,進一步加大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

長期食用不新鮮的食物,會帶來極大的健康風險:

除了一些基本的營養素外,新鮮食物含有一些其他對人體有利的生物活性物質,儲存的時間越長,流失的越多,這些經過醃製的食品,都已經全部損耗光了。

我們一直提倡,常喫新鮮的當季的食物,目的就是爲了獲得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和更多的營養素。

如何解決食用醃製風味食品的問題

爲了解決喫這類風味食品,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

1.定時定量,有限制的食用:喜歡喫、習慣喫,又改不掉,那就採取有限度的食用。

比如一週喫一次,最多一週喫兩次,這樣既解決了能夠喫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又不至於喫的太多,把健康風險降到最低。

2.食用這類食物的同時,多喫一些含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營養成分的食物

比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胡蘿蔔、綠茶等,這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C、番茄紅素、胡蘿蔔素、茶多酚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以解除一部分醃製食品帶來的健康危害。

我是營養師周啓祥,每天爲您分享營養與健康知識,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