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此次美國明知俄方不會同意,卻提出上述“苛刻的留在《開放天空條約》的條件”,完全是推卸責任的做法,意在減小因自身單方面退出條約後歐洲國家的抵制情緒,將矛盾和責任轉移到俄羅斯身上。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早就指出,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將是“一個災難”。

  5月22日,美國以俄羅斯方面違約爲由宣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當天,美方向所有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並將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該條約。對此,俄外交部給予堅決回應,指出美國指責別國違反軍控條約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是美國自己在違反條約。美國的歐洲盟友也非常不滿,北約5月22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俄外交部軍控專家指出,《開放天空條約》是美國繼退出《反導條約》《中導條約》後,意圖擺脫國際軍控條約束縛的又一步驟。

  美方蓄謀已久

  隨着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逐漸明晰,“退羣”似乎成爲美國的常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伊核協議》《反導條約》《中導條約》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美國在不斷指責他國的前提下,自己卻不斷退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衆多條約與國際組織。顯然,《開放天空條約》成爲了又一個“犧牲品”。

  特朗普一直認爲美國在《開放天空條約》中“喫虧了”,且對退出該條約早有預謀。一方面,美方指責俄方執行偵查任務的飛機性能優於美國,反對俄將偵察機由“圖-154”升級爲“圖-214ON”;另一方面,隨着軍事科技尤其是衛星技術的發展,美國衛星的地面分辨率已達到10釐米,比《開放開空條約》規定機載偵察設備最大分辨率的30釐米要高出很多。也就是說,美方對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並不擔心。

  北約爲美國退約召開緊急會議後,美方拋出“如果俄嚴格執行條約,開放加里寧格勒地區、格魯吉亞及南奧賽梯領空,美可繼續留在條約內”的條件。針對美方這一“苛刻條件”,俄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明確表示“絕對不能接受”。

  俄方反應強烈

  22日當天,俄外交部對美方所謂的“俄違反《開放天空條約》”的指責給予堅決回擊,指責美國所提出的證據是捏造的。俄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還敦促美國繼續遵守這一條約。

  格魯什科同時強調,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果嚴重,將影響北約所有成員的利益。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早就指出,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將是“一個災難”。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強調,對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已有應對計劃,將在“完全符合國家安全防禦目標的基礎上作出平衡決定”。

  俄方認爲,《開放天空條約》爲所有締約國的空中偵察提供了平等機會,如果美國退出條約,明顯是爲了限制其他國家在美國上空飛行,從而隱瞞新型武器的生產和試驗,包括美國從2018年以來積極謀求的“核武小型化”。

  俄媒分析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稱加里寧格勒是“插入歐洲心臟的一把刀”,目的就是繼續挑撥俄歐關係。而此次美國明知俄方不會同意,卻提出上述“苛刻的留在《開放天空條約》的條件”,完全是推卸責任的做法,意在減小因自身單方面退出條約後歐洲國家的抵制情緒,將矛盾和責任轉移到俄羅斯身上。

  盟友均表不滿

  分析人士認爲,在歐洲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精度及覆蓋率尚難以與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媲美的情況下,美國退約可謂一箭雙鵰:一方面壓制俄羅斯,奪回信息偵察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對歐洲的“訛詐”,將其強行拉入自己的保護傘之下。

  對此,歐洲國家有清醒認識。

  德國外長馬斯呼籲美國“重新考慮”退約決定,稱德國將繼續履行該條約,並與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的其他北約國家協調立場。比利時、捷克、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瑞典10國22日發表聯合聲明,稱《開放天空條約》是提高跨歐洲—大西洋區域透明度,改善該地區安全形勢的重要機制,上述10國將繼續遵守該條約,並呼籲俄美兩國遵守並回到條約中來。就連一向與美國步調一致的波蘭、烏克蘭此次也一反常態,對美方決定表示擔憂。烏外交部表示,《開放天空條約》是歐洲安全和軍控方面的基本國際條約之一,如果涉及俄不遵守條約的問題,應該通過協商解決,而不是單純退出該條約。

  特朗普政府不顧其他國家反對單方面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不僅暴露美國急於擺脫國際集體安全體系框架束縛的意圖,也再次表明了美國嚴重缺乏大國責任感。俄媒指出,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爲明年初即將到期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新START)談判蒙上一層陰影,而後者已經是俄美之間三大限制性武器條約中僅存的“碩果”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