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酒爲大熱之品,長期大量飲酒,會讓酒毒入體,最易傷肝,肝主筋開竅於目,酒傷肝,會出現爪甲不榮、手足震顫、視力減退、視物昏花等症狀。中醫認爲,肺爲嬌髒,喜潤惡燥,而酒具有辛熱散氣的作用,長期大量飲酒容易耗散肺氣肺陰。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在我國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都佔有重要的位置,酒成了一種傳統文化。在現代,酒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社會交際紐帶,觥籌交錯中得到樂趣,酒到微醺時氣氛活躍,酒過三巡後敞開心扉,可以說是人們的壯膽藥,也是人們的忘情水。

一、酒對人體的好處

1.酒能壯人膽

中醫上講,膽氣虛的人易膽怯易驚,優柔寡斷。而《漢書·食貨志》中曾這樣記載,“酒,百藥之長也”,酒是烈燥火熱之物,而膽氣虛的人飲酒後可以補充膽氣。中醫認爲,肝膽相照,肝膽相表裏,飲酒過多,血熱內盛,肝火旺盛,人處於火氣大的狀態,就容易衝動,一衝動就能做出許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所以酒能壯膽。

2.酒能通神明

酒能通神明、暢心智、活血絡,在人心情不舒服,或者抑鬱愁苦的時候,喝酒能暢達氣機、舒筋活血,所以纔有人“借酒消愁”,喝酒之後,身體飄飄然,忘掉許多愁事,肝脾之間的鬱結之氣也暫時被解開。但“借酒消愁”的方式並不可取,因爲真正的憂愁,還是需要去解決問題的根源,喝酒只是逃避,終究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所以纔有“借酒澆愁愁更愁”的說法。

3.酒能當中藥

在中醫裏,酒也是一味中藥,比如《藥性賦》中記載,“酒有行藥破結之用”,而且在中藥炮製過程中,有很多中藥是需要使用酒來炮製的,一些眼科和頭面部疾病常用的清熱苦寒之藥用酒炮製之後可以引藥上行;一些溫補肝腎的中藥通過酒制之後可以緩和酸澀之性,增強溫補肝腎的作用;一些活血通絡的中藥,經過酒制之後,活血通絡的作用會更強;還有一些有腥氣的中藥,用酒制之後可以起到矯臭的妙用。

二、酒對人體的害處

酒對人體有很多益處,是不是就可以無節制的飲用呢?肯定不是,古人曾經告誡,“人生有度,過則爲災”,正如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過飲不節,殺人頃刻”,所以,爲了健康,不要酗酒。

1.酒對肝的傷害

酒爲大熱之品,長期大量飲酒,會讓酒毒入體,最易傷肝,肝主筋開竅於目,酒傷肝,會出現爪甲不榮、手足震顫、視力減退、視物昏花等症狀;肝主疏泄,促進體內水谷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飲酒過度,會給肝臟帶來大量負擔,疏泄失常,酒毒累積,從而引發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肝爲將軍之官,僅次於心爲君主之官的地位,牽一髮而動全身,肝臟受傷之後,身體解毒能力也會下降,從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2.酒對脾胃的傷害

酒毒溼熱,傷及脾胃,就容易出現納差、脘腹痞滿、倦怠乏力、噯氣等症狀。一次超量飲酒就會導致胃出血、急性胃炎,而連續大量飲酒,極有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慢性胃炎和胃潰瘍。長期喝酒傷胃,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消化不好,身體失養,體質就差,也容易感染其他病。

3.酒對心的傷害

酒毒入心,心主神明,就容易出現記憶衰退、心悸失眠等症狀,脾氣也會變得暴躁不安;過度飲酒引起心肌纖維變性,失去彈性,心臟擴大,膽固醇增高,不僅心肌炎的病例高發,而且動脈硬化、冠心病的患病機率也遠遠高於適度飲酒者。整個心腦血管系統因而呈現危機四伏的狀態。

4.酒對肺的傷害

中醫認爲,肺爲嬌髒,喜潤惡燥,而酒具有辛熱散氣的作用,長期大量飲酒容易耗散肺氣肺陰。

5.酒對腎的傷害

酒毒日久則傷腎,容易出現腰膝痠軟,甚則生理功能衰退。

《養生要集》中明確指出,“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曾說,“物無美惡,過則爲災”,這讓我想到醫聖張仲景所說的那句話,“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由此可見,酒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皆大歡喜,用不好痛苦萬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