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上映,而在這部自詡“歷史正劇”的電視劇中除了用清朝抹黑朱元璋的畫像的不專業之外,槽點衆多從服裝、道具再到對朱高熾、太子妃張氏以及胡皇后的刻畫上也可謂是不專業的,但要是我們將它當做戲說來看,朱亞文飾演朱瞻基倒也頗爲出彩,而作爲劇中的對手俞灝明飾演的漢王朱高煦,則處處被朱棣、朱瞻基爺孫二人“智商壓制”。那麼歷史上的朱高煦,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子呢?
對於朱高煦,用一個詞語形容可以說恰當不過——不作死不會死。而作爲朱棣的次子,他自父親永樂皇帝至大哥朱高熾仁宗朝,再到侄子朱瞻基宣宗朝,無時無刻不在考慮着如何作死,最終也終遂願望,被活活的做成了“燜罐雞”。
早年的朱高煦便生性兇悍,喜好武事,不肯向學,這也讓爺爺朱元璋對他十分厭惡。而在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之後,他與大哥朱高熾入朝。面對身爲魏國公的舅舅徐輝祖的指正、勸勉,他不僅不聽,甚至能做出偷盜寶馬,私自返回北平之事。
而在建文帝任用黃子澄、齊泰的措施,實施削藩之後,朱棣最終選擇了反叛。而在實力對比上,可謂是天壤之別。但兵者,不惟衆,而惟將。作爲驍勇善戰的猛將,朱高煦比起身材肥胖,只能留守北平的大哥朱高熾而言深得朱棣之心。而且在與南軍交戰之中,朱高煦更是有過救駕之功,這也讓朱棣頗爲感動,甚至有過冊立之心。
但是在父親朱棣作穩皇位之後,恃寵而驕、多行不法的他便喪失了在朝臣之中的口碑,而反觀性格謙和的大哥卻贏得了人心,最終1404年,朱棣冊立了朱高熾爲皇太子,而朱高煦封漢王,藩屬雲南。
其實即便是此時,他依然有機會承位,但他一句“我何罪,處我荒徼”,拒不就藩;而到底是深愛着兒子的父親,在戰場殺人如麻的朱棣竟真的也就不勉強,而是改封朱高煦,藩屬青州,而青州可是古九州之一,但他卻依舊拒不就藩,“我何罪,處我瘠土”。而老父親般慈祥的朱棣,即便如此還是未曾怪罪,而是聽之任之;而且還將天策衛(皇帝親軍)要來擔當自己的護衛,而且還私自豢養兵士,更是將解縉冤死,還私自擊殺了兵馬指揮徐野驢。
而在這諸多的越規的行爲之後,朱棣終於忍無可忍,要將他廢爲庶人,而這也才標誌着他徹底的喪失了承位權,而在大哥朱高熾的勸說之下才算得免,也終於被迫就藩樂安(今山東惠民)。
而即便如此,這位親王仍舊在藩地意欲謀反。而朱高熾多次勸說,也是於事無補,就在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伐的歸程之中去世。而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爲仁宗,而此時朱高煦還想着謀反,並派遣兒子探聽,仁厚的大哥朱高熾非但沒有處罰,反而還將其召至北京城,大肆封賞,希望能夠化解他心中的戾氣。
可惜的是,這位兄弟非但不感恩,反而是回到封地,繼續籌謀。而明仁宗朱高熾,身體臃腫,在位僅僅九個月便龍御歸天,此時身爲太子的朱瞻基身居陪讀南京,而朱高煦則在山東,距離上無疑是更接近北京的,便又一次開始籌謀造反,在山東設下埋伏,只待侄子路過山東,便可以擒殺,從而自己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得繼承權。
但到底是朱瞻基聰慧,輕鬆的便躲開了他佈下的埋伏,到了北京即位。而按照道理,此時的大明王朝國家安寧,藩王實力弱小已經沒有造反的資本,但是他朱高煦卻反其道而行之,又一次在造反的路上開始了,1426年(宣宗上位當年)八月起兵造反。而自以爲實力尚可,還想着聯絡英國公張輔,結果此時身居高位的張輔直接將使者捆綁送給了明宣宗朱瞻基。而朱瞻基仍舊如父親一般,不忍用兵,而是派遣宦官侯泰前去勸降,但是他不僅不投降,還大閆燦燦。
而在衆臣的勸說之下,朱瞻基終於被迫出兵。面對大軍,朱高煦根本難擋,而且衆人還紛紛想將朱高煦捆綁獻給朱瞻基,無奈之下朱高煦只好選擇了投降,一句句“臣罪該萬死,請陛下發落。”估計也真的打動了侄子的心,明宣宗在羣臣紛紛上書直陳朱高煦所犯的累累罪行下仍舊沒有誅殺他,反而是將朱高煦軟禁了起來,衣食照常供給,這本也是他最好的結局了,但凡能夠安穩估計也能夠度過餘生。
可就是到了這般田地,這位王爺還不忘作死!一日,明宣宗朱瞻基前來探望叔叔朱高煦,這位皇叔做出了令人捧腹的動作,給了侄子一記掃堂腿,然後朱瞻基就真的磕到了。從實際效果而言,他可以選擇刺殺,萬一成功了或許真能即位,但這一腿下去朱瞻基終於忍無可忍,命人搬來一個大缸,將朱高煦扣在裏面,如果此時朱高煦求饒,估計他還能存活;但恰恰朱高煦就是不,反而頂起了大缸開始橫衝直撞,此時的朱瞻基終於忍無可忍,下令衆人在缸四周堆滿了柴,將這位皇叔生生的烤死,做了“燜罐雞”。
縱觀朱高煦的一生,其實有無數次機會,但他卻一直走在作死的道路上,父親、兄長、侄子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只不過他還是作死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