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笑起來真好看》請來了迄今爲止最養眼的四位嘉賓:檀健次、陳若軒、蘇青和鄭合惠子,然而面容俊俏並不是敲開喜劇大門的鑰匙,經過這期節目,希望四位喜劇新人要了解這樣一條現實:喜劇有門檻,入門需謹慎。

新手才藝表演環節:不好笑的坑全踩到

新手才藝表演中,檀健次跳了段妖嬈的舞蹈,陳若軒講了一個冗長的笑話,蘇青學唱了《好運來》,鄭合惠子講了個關於企鵝的冷笑話,結果全部撲街。尷尬之餘,也不全是壞事,他們幾乎把喜劇中不應該踩的坑全踩了。

  • 坑一:耍醜不是幽默。

檀健次模仿女團,雖然並不是想耍醜,但是臺下不懷好意的笑聲,讓人不免向那個方向瞎想。反串的表演,本來很容易靠上低俗的坑,不合時宜的笑聲,更加把表演者本身的意圖搞偏。另外,蘇青的《好運來》也有這方面的一些問題。

  • 坑二:過度表演也不是幽默。

很多喜劇是需要誇張的,但是誇張要放在合適的地方。誇張的動作和造型是給故事和情緒做推動的,而不是幽默的主體。這是蘇青表演的主要問題所在。

  • 坑三:表演的節奏

陳若軒用了一個長達5分鐘的故事來甩出一個“‘雞’不可失”的諧音梗,這個在相聲中叫“皮太厚了”,整個包袱最重要的“底”的環節,佔的比例一定要合理,否則磨掉了觀衆的耐心,包袱是抖不響的。

  • 坑四:包袱的場合

觀演距離決定着用什麼樣的喜劇形式和內容。像鄭合惠子說的冷笑話,一般在朋友聚會的場合,人與人之間距離比較近,容易產生節奏共振,可能還會有很好的效果。在舞臺上,與觀衆的距離太遠,這種笑話肯定不可能產生太大效果。

“賈面喜劇”環節:爲了效果而失去了效果

在“賈面喜劇”環節,請到了賈冰來作爲老師。其實能看出來,賈冰對這個節目做了很多的功課,肯定也在錄像前走了幾遍過場。本來賈冰可以把這個環節做成一出小品一樣,有內容又有笑料。但是當爽朗的笑聲不合時宜的打斷賈冰的臺詞時,我心中一涼,完了,本來非常合適的語言節奏就這樣被毀掉了。其實這個環節應該是賈冰作爲教受者來牽引整個節奏的,可是爲了造成喜劇的“共情感”增加的這些笑聲和調侃的內容,一下打散了整個節奏,成了東北農村嘮家常一樣的場景,除了聒噪,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其實從賈冰表演的“打嗝說話”的片段就能看出來他的節奏把控感有多強,打嗝的間斷放在一句話的任何地方都不顯突兀。這些表演上的絕活,真的是這幾個喜劇新人和很多喜劇老人都該好好學習的。

微型喜劇環節:不僅僅是正劇與喜劇的差距

平心而論,這次微型喜劇環節的兩個作品,劇本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第一個,如果經過專業喜劇團隊的處理,參加一些喜劇比賽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陳若軒和檀健次對這個作品的展現基本上也算比較完整,只不過該響的包袱沒有響,就像沒有放鹽的菜,可以食用,但不可口。

舉幾個簡單例子,比如檀健次在說道自己曾經效力過“飛蛾團”、“曇花團”、“73團”、“84團”時,陳若軒說,“73、84……這些團怎麼都在坎上呀!”這句話正是笑料的笑點,應該着重,誇張,並把臺詞拉長,來突出這個喜劇效果。然而新手玩家顯然並沒有注意,像普通臺詞一樣處理,這個設計十分精巧的包袱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士兵在聽見附近有動靜時,突然裝死,可是又怕一會自己的手不會被踩到,還調整了一下位置。有經驗的喜劇人在這個環節,肯定會把裝死的動作設計的誇張一些,一是增加喜劇效果,二是把動作做大些,好讓表演搭檔能更容易的踩到自己。

蘇青和鄭合惠子的作品選擇了一個傳統的套路,在喜劇的節奏上也是有所欠缺。鄭合惠子因爲參加了很多萬合天宜的作品,按說應該比較有經驗,可是在那裏那種快節奏,密臺詞的表演風格反而養成了她的一種表演方式,要適應舞臺的表演,還是要調整的。

另外兩人能看出確實沒有表演經驗,其中一個片段,女孩第一次接到男孩電話後的定格里,黑白天使從後臺走向前臺,兩人的站位擋住了後面的女孩,影響到了觀衆的觀看。對於舞臺演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失誤。可見兩人對子自己舞臺的位置,並不是十分熟悉。

總結

四位喜劇新手玩家,作爲影視演員跨界演喜劇,確實不能苛求他們把作品完成的盡善盡美。但是從節目中表現來看,他們距離喜劇演員的差距,不僅僅是演喜劇和演正劇之間的差距,更多的是表現在影視演員的表演風格和舞臺劇演員的表演風格之間的差距。兩種角色的轉換,不僅要從臺詞形體,表演風格上進行調整,還要在觀演距離,情感共鳴上做出改變。

所以,還是那句話,希望所有喜劇新人玩家都能理解這句話:“喜劇有門檻,入門需謹慎。

相關文章